首页 -> 2007年第8期


论李白对鲍照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倪美玲




  
  二
  
  除了题材内容方面,在诗歌艺术风格上,李白对鲍照诗歌多有继承。这种继承主要体现在诗体形式、抒情方式、诗歌风格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
  第一,在诗体形式上,李白多选用乐府诗。李白对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前人多有论述。明代张溥评价鲍照:“诗篇创绝,乐府五言,李杜之高曾也”;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 ,都明确指出李白鲍照乐府诗的承继关系。
  首先,李白多袭用鲍照的诗题。鲍照有乐府诗一百三十六首,诗题四十五个。李白有乐府诗约一百五十首,诗题约八十个,其中十八首和鲍照同题。其中《夜坐吟》《出自蓟北门行》《春日行》《鸣雁行》《空城雀》《行路难》等诗题,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它们或是鲍照自创,或是乐府古题虽有前人之作,但已经散佚,现存的以鲍照作品为最早。可以说李白有意识地继承了鲍照这些乐府诗题,使这些古题得以保存下来,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优良传统的乐府诗。
  其次,李白继承了鲍照七言为主的诗体和“君不见”的开头方式并加以发展。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通体七言的五首,其余的以七言为主,使七言诗发展渐趋成熟。胡应麟说:“明远颇自振拔,《行路难》十八章欲汰去浮靡,返于浑朴,后来长短句,实多出此……兆唐人轨辙矣。”( 《诗薮》) 李白继承鲍照的传统,大力创作七言诗,特别是把歌行体发展到了极致。歌行体篇幅较长,能够容纳较多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七言为主的句式,音节错综变化,节奏缓急相间,顿挫抑扬;结构上大开大阖,尤其适宜于天马行空般情感的抒发。正如胡应麟所说:“古诗拘于格律,近体束于声律,唯歌行大小长短,错综开阖,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任才思。”(《诗薮》) 赵翼评价李白的诗歌:“(白)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非常精炼地概括了李白多选用七言为主的歌行体来抒发飘忽不定的情感的原因。
  “君不见”这种开头方式是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的独创,其中七首使用了这种形式。这种句式用在开头,发语惊警,摄人心魄。李白往往追求起句突兀,一开始就以惊人的语句先声夺人。如《将进酒》以“君不见”形式开头,加以极度的夸张,仿佛天风海雨扑面而来,郁积在诗人心中的激情喷薄而出,形成一种排山倒海、先声夺人的气势,抓住读者的心。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曰:“李太白亦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杂以鲍明远体。”而且,李白打破原歌行创作的固有格式,扩大篇幅,句式上二、五、七、十言不断变化,使形式更为自由灵动,向散体复归。章法上跌宕腾挪,达到了任随性情之变换、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在情感抒发上一气直下,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呈现出豪迈飘逸的风貌。其独特的个性、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第二,在抒情方式上,鲍照诗多慷慨任气,直吐胸臆。他或写人生无常之悲,或写人生孤独之忧,或写世路艰辛之不平,都是诗人现实人生的体验和感慨。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善于创造丰富奇特的意象,笔力雄肆,音节错综,想象奇特,奔放流畅。正如陆时雍在《诗境总论》里所说:“当其得意时,直前挥霍,目无坚壁也,如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所在。”读其诗,可以看到诗人愤怒时的瞋目发指之状,激动时的慷慨激昂之态,听到他悲戚时的哀怜叹息之声。鲍诗正是以这种饱满的气势、明快的语言直抒其情,被誉为“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刘熙载《艺概•诗概》)的千古绝唱。王夫子在《古诗评选》中说:“《行路难》诸篇,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知者。太白得其一桃,大者仙,小者豪矣。盖七言长句,迅发如临济禅,更不通人拟议。”清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价: “诗至明远,发露无余,李、杜、韩、白皆从此出也”,从诗歌艺术方面指出明远开启了唐诗之路。
  李白生性高傲,才华横溢常使他自命不凡。其诗歌直抒胸臆,毫无做作之态,直接继承了鲍照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当其得意时,就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豪迈;忧愁时,就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叹息;失意时,便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的无奈。诗人旷达超俗、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决定他的情感抒发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兴发,就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诗人那嶙峋的傲骨,耿介的性格,蔑视权贵,不惧邪恶的品格跃然纸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怀才不遇的愤懑如火山喷涌;他肯定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激情是他诗歌生命的脉搏,读其诗,喜怒哀乐,长吁短叹无不可见可闻可感可触。毫无遮掩的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使诗人自我意识更加膨胀,胸臆狂露,发言率直。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评说道:“李白斗酒诗百篇,岂先立许多意思而后措词哉?盖意随笔生,不假布置。”非常精炼地概括了李白诗歌直抒胸臆的特点。
  第三,杜甫评价李白诗歌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明确指出李白与鲍照诗歌有着共同的风格——“俊逸”。鲍照很多诗歌以阔大的胸襟,宏伟的气魄,写得生机蓬勃,雄壮有力,诗风俊逸。这一特征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朱熹看得更为真切:“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语又俊健。”(《朱子语类》)鲍照诗歌不仅善于写实,而且多运用神话传说、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李白继承了鲍诗的传统并把它发展到极致,他运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新颖不俗的比喻、美妙的神话传说创造出一种古今相通、超越时空、气象万千的奇幻境界,给人一种神奇莫测的新奇感。如他常用峥嵘巍峨、惊险奇丽的高山,奔腾咆哮的江河来表现豪壮、豪爽、豪迈的激情,或爱,或恨,或悲愤,或得意,或慷慨激昂,或嬉笑怒骂,种种炽热的感情,汇成一股奔放的气势,震动着读者的心弦。夸张手法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和夸张之大胆是前所未有的。
  奇特而浪漫的想象是形成李白诗歌豪放飘逸风格的一种重要手段。李白突破了世俗思维模式的束缚,凭借丰富奇特的想象,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感。他常把景物人格化,使物我融化,万物和谐。在广袤的洞庭之上,君山有些碍眼,他就想“?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奇特而浪漫的想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飘逸的性格和超凡的情怀,唤起读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赵翼曰:“李青莲之不可及处在于神识超迈……不屑雕章琢句,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种神奇的想象使多少才能出众的诗人为之叹服倾倒!
  李白更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造成极度浪漫的风格。《蜀道难》用五丁壮士的开山和杜宇化璧、曦和驾日等等神话传说,极写蜀道之难、高、险。司空图评曰:“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李太白之诗,足以当之。”这是盛唐时代精神在李白诗歌中的反映,是偏安江南的鲍照时代所不可能具备的客观环境,也是身处下僚的鲍照所不具备的主观素质。
  第四,就语言方面来看,李白对鲍照诗歌的继承首先表现在用词、用句上。鲍照诗歌语词量很大,辞藻华丽而又流畅。李白有意识地袭用或化用鲍诗的词句。如鲍照有“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李白则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鲍照有“人生不得恒称意 ” ,李白则有“人生在世不称意” ;鲍照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则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等,举不胜举。可见李白在学习鲍诗的过程中,或拟其句,或仿其意。李梦阳在《章园饯会诗引》里说:“李杜二子,往往推重鲍谢,用其全句甚多。”其评说是中肯的。
  其次,用韵方面。七言诗自曹丕《燕歌行》后,较长的时间内停留在句句用韵、一韵到底的阶段。鲍照打破陈规旧式,或者句句叶韵,第四句换韵;或者隔句用韵,一韵到底。时而曼声促节,时而变化超忽,使七言诗的用韵臻于成熟。特别是隔句用韵的手法为唐诗的前奏,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如《白纻舞曲》,首句用“三、三”式,以下六句都用七言,造成较强的节奏感。后三句由前面的ü韵、u韵换为ang韵( 黄、霜、央都是ang韵),句句叶韵。李白《白纻辞》其一明显遵循了鲍照同题诗的用韵规律。前面是ī韵,到了后三句换为ong韵(空、鸿、终都是ong韵脚),句句叶韵。胡仔云:“太白诗其源流出于鲍明远,如乐府多用《白纻辞》。”( 《苕溪渔隐丛话》) 可见,李白在诗句形式、韵律、意境方面也多继承鲍照的传统,且发挥得巧妙优美、淋漓尽致。
  总之,李白诗歌无论在题材内容上、诗体形式、语言特征方面,或是艺术风格方面都深受鲍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李白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才成就了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英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倪美玲(1967-),湖南衡阳人,文学硕士,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式铭.李白杜甫诗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2]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所引李白诗句均出于此。
  [3] 钱仲联集注.鲍参军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所引鲍照诗句均出于此。
  [4]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鲍参军集题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
  [5] 赵翼.瓯北诗话.霍松林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