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论陈逸飞油画艺术中的“静谧”美
作者:周永民
2.色彩
陈逸飞先生的作品中的色彩丰富而和谐,在单纯中有变化。在古典仕女系列画中,陈逸飞的色彩是十分丰富的。《罂粟花》(1991年)一画中,人物衣服及团扇的色调富丽堂皇,变化复杂,精心绘制的绣花旗袍图案花纹相当丰富,色彩自上而下变化丰富微妙,但不论色调如何变化给人视觉上的感觉总是和谐的。色调的单纯、和谐有助于静谧之美的传达。陈在色彩的使用中除多色调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力求在单一的偏冷色调中求变化。作于一九九〇年的江南水乡系列的《石径》一画,长长的石径在一片冷灰蓝色调中求变化,似梦境、似幻想、似雾蒙蒙、雨霏霏,是梦境中的江南石径,是石径中的江南梦境,此画在沉静中编织了迷人的江南,在静谧中演奏着无声的乐曲,这是从如诗如梦的画家心中流出的飘逸的诗啊!这就是美丽的人间,这就是美丽的江南。《晨曦》(1995年),整幅画在灰绿色调中找变化,最亮的是水,其次是墙,再次是天空,最暗的是画面前船的投影,其余大部分都是程度不同的灰色,虽然都是灰色,但质地各不相同,位置也各不相同,因此,这些灰色就具有了丰富的表现力。陈逸飞先生一九八四年创作的油画《年轻的大提琴手》,整个色调在灰白色中求变化,背景采用灰色,衣裙采用白色,鞋子也是白色,但衣裙从上自下明度和色相都不同,形成了微妙的变化,在灰白色中大提琴是暖黄红色,琴首上有少量的黑色;而头发是地道的金发,衬托出白嫩的手和面部的色,整幅画和谐、雅致,将色彩调动得很充分;《长笛手》(1987年)一画,整幅画在沉稳的重黑色色调中求变化。人物衣服采用重黑色,背景倾向略淡一些的紫黑色,在大量的深色调中衬托出金灿灿的头发,显得格外强烈。综观陈逸飞的画作,其色彩的运用单纯而不单调,丰富而不杂乱,在单纯中有变化,丰富中有协调。“静谧”的美是一种纯粹美,本身要求色彩的单纯和和谐,因为色彩的“单纯”、“和谐”往往能使人心理感到宁静、安谧,而偏冷的色调则加强了这一效果。另一方面,“静谧”的美又是一种有丰富意味的美,这要求色彩单纯但不能单调,否则有碍丰富意味的传达,因为单调的色彩无法传达出丰富的意味。陈逸飞凭借着他深厚的色彩修养和娴熟技巧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促使“静谧”之美成功表现的因素当然还有许多,如造型的优美,线条的柔和等,在这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述。总之,就如同陈逸飞所说的:“艺术家的根本是传递美,发现美。”无论是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还是画家,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要发现美、表现美。人类有向往美的天性,正是美才能使人感觉到人生的美好,生活的意义。这种美,无论是西方文明摇篮古希腊的“静穆”美,还是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演绎出的崇高美,也无论是纯粹美也罢,非纯粹美也罢,感动和打动人的心灵的总是美,我想这应当就是陈逸飞绘画成功的原因,也是许许多多艺术历经千百年永不朽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周永民(1974-),江西余干人,上饶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艺术理论教学和美学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呼喜江,在浪漫写实与东西交融的深层——陈逸飞油画论[J],文艺研究2000(1),135-138。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65。
[3] 张节末,禅宗美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
[4] 蒋祖煊,理想的歌者——读陈逸飞[J],理论与创作,1999(3),52-55。
[5] 鲍桑葵,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3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