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关联理论与文学文本的解读欣赏

作者:郝丽萍




  3.最佳关联与解读的相对忠实
  根据关联理论,文本推理过程中忠实性和关联性往往需要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成为成功的交际,实现最佳的交际效果。读者在解读中试图追求最佳的交际效果,但是最佳的交际效果并不等同于最大的忠实程度。读者所追求的文本解读的忠实程度也只能是最有效的忠实程度,而不能是最大的忠实程度。而达到最有效的忠实需要根据交际过程中根据人类交际行为的“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即交际中人们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佳的交际效果,而最佳的交际效果包括了对文本各个方面的综合要求,而不仅仅是对解读忠实程度的最大要求。
  
  三、 关联原则与文本的欣赏
  传统的文学研究观点中,读者被赋予了从属者的角色,传统的文本解读模式要求读者调整自己的审美体验以适应文本经验,在对作者意图的接受和认同中去建构文本的确定意义,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在鉴赏的过程中应该达到最大限度的趋同性。随着文体学的发展以及后来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出现,特别是由于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意义的文本解读方式和接受方式是以西方的接受美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强调鉴赏者的审美创造力和主动性,读者不再以复原文本意义来凸显自我对文本的鉴赏体会。读者的角色转换为类似作者的角色,对文本可以进行创造性的阐释。读者也几乎具有了和作者对等的地位,读者积极推理并参与阅读,与作者形成互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和欣赏,才能达到创作的最终实现。语言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对读者如何推理进行了静态的归纳,而关联理论则提出了动态的模式来解释读者的推理过程。
  文学欣赏的过程,就是作者不断地改变读者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认知重构。读者进行推理的过程就是文学欣赏的过程,通过认知语境的调整和选取,最终确定与作者的最佳关联,而读者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需要明确的是,关联的寻找并不是该推理过程的最终目的,文学欣赏的成功取决于读者是否通过关联的寻找,达成了自身认知结构上的改变,获得特殊的价值与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与读者文本交际的目的,即关联是一种达到成功的交际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作者旨在提供最佳关联,也就是谋求与读者最佳程度的趋同;读者调动所有的信息,产生一系列的假设并进行调整与选取,由于变量的差异,关联会呈现趋异的特点。文学的美学意义正是蕴含于这趋同与趋异之间的把握,趋异越大,意象的丰富多彩产生的审美效果就会更强烈。但同时这种趋异要在趋同的约束之下,也就是说,读者在趋异之中寻求到与作者的最佳关联,才能保证文本交际的成功。文学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在于永远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愉悦。文学欣赏的实质,就是让读者在关联的指导下从多样的阐释中选取出与作者最能共鸣的关联,成功地达到解读作品的目的,获得欣赏的愉悦性。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郝丽萍,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 Ernst-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St.Jerome Publishing,2000.
  [2] Sperber, D and 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1986.
  [3] Higashimori, Isao, & Deirdre Wilson. Questions on relevance. 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8,1996.
  [4] 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中国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4).
  [5] 何自然 .翻译要译什么?——翻译中的语用学.《外语与翻译》,1996(4).
  [6] 易兰 .关联理论对文学的解释力.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7] 蒋登科 .作品解读与文学研究.《名作欣赏》,2006(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