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最后的英雄

作者:葛丽萍




  
  三、“硬汉式”人物的集大成者
  与海明威塑造的其他硬汉式人物相比,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具有更卓越的人格。从三十年代海明威的作品和塑造的人物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基本是悲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座大拳击场、斗牛场,残忍、血腥、死亡往往不期而至。每个人都在场内,遭受别人糟踏,或糟踏别人。生活空虚而无意义。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有创伤,充满不可救药的悲观情绪。作品的主题是:个人如何在这个暴力世界中孤独地奋斗、失败,以致死亡。虽然海明威本人曾竭力否认自己属于“迷惘的一代”,他对斯泰因女士的说法感到恼怒,“我没有迷失方向,……我认为这一代人也许是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损害。但是除了那些死者、残者和已经证实的疯子以外,如果说我们也都迷失了方向或者受了损害,那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但他对世界的悲观看法却渗透到了他所塑造的人物和作品中。海明威自己深陷于这种难以排解的矛盾中,一方面,他认定这个世界是悲观的,个人的奋斗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他坚信人的尊严和基本生存价值。当他获得了更多的人生感悟,意识到人在这个世界中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时,他开始写这个一直压了数年不敢着手写的故事。这时,他才觉得有信心去把握它。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把主人公放在一只船上,没有写其他多余的背景故事,只有老头桑提亚哥与一条鱼,一条可敬的鱼;周围是大海星空,对手是一条相当有分量的鱼儿,在钓鱼这样一个抽象了的,极美的,仪式一般的斗争过程中,海明威揭示出了个体生命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从外貌特征上看,桑提亚哥是一位老头,而《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巴恩斯、《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都是青壮年,精力充沛,具有极大的体能。但桑提亚哥苍老又背运,可他没有心理创伤。巴恩斯失去了性功能,亨利失去了爱妻,他们悲观绝望,消沉迷惘,虽然在重压下也能保持风度,但总显得无奈、失落,具有某种逃避倾向,如酗酒,追求情爱。但在桑提亚哥内心,一切已归于平静,骚动归于坦然,正如故事中所说,他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战场,已摆脱了追求自身享乐的种种缺陷。其他“硬汉式”人物缺乏基本的生活目标和价值感,我们只看到他的奋斗、挣扎,却看不到前途,而桑提亚哥的生活目标坚定而清晰,他个人的主题就是:生存斗争,不被打败。更富有意味的是,其他的“硬汉”也能享受到“爱情”和友谊,但是总没有好的结局,但桑提亚哥却享受到了圆满的友谊,巨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道德期望。所以,桑提亚哥是其他“硬汉式”人物的集大成者。
  
  四、“硬汉式”主角最完美的体现者
  与海明威同时代作家笔下的人物相比,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譬如:人物在战后对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沮丧消沉,在追求自身的享乐中以求得到解脱,他们都没有生命目标,沉溺于酒色之中,但是这些作家们各自所塑造的人物由于作家们自己对社会理解的不同或者是由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所以这些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又有不同之处。在海明威的笔下,他前期作品中的主人公由于受到战争的创伤,面对信仰以及神圣的东西产生怀疑,他们认识到在世界这个大斗牛场中注定要失败,但是他们具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则,如荣誉感、尊严等等。虽然他们的结局总不圆满,但是他们的选择和行为是严肃的。他们的挣扎和斗争由于痛苦而变得沉重,尤其是在《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在他的生存斗争中弥漫着一种庄严感和崇高感,但是在其他作家的人物身上我们却看不到这种庄严和严肃的气氛。如菲茨杰拉尔德的“盖茨比”,他的行为就充满了迷惘和无意义,他的行为缺乏严肃的动机,如他每天举行的欢宴仅仅是为了赢得他所爱的人的芳心,参加宴会的人往往既没受到邀请,也不知道宴会的主人是谁,整个气氛是混乱的、毫无目的的,人物的发展走向基本是沿着梦想、失望——直至绝望。就连主角盖茨比最后被人杀死也毫无意义。
  在Dos Passos笔下,《美国》一书中的人物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最终失去个性和生活价值,他们大都被工业时代的机器所异化——受机器控制,完全失去了个人的独立性。
  在斯坦贝克笔下《愤怒的葡萄》一书中的人物生活在难言的贫困和悲惨之中,Joads一家经常受到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充满绝望和悲愤,使人难得看到希望。此书叙述了流动农业工人受的剥削和压迫,与这些人物相比,桑提亚哥对命运的关注显得更积极。他对人生生存的理解也显得更为彻悟,他的“可以毁灭,不可以打败”的精神使人们在充满挫折和绝望的世界里受到鼓舞,看到了希望。所以说,作为一个文学人物,桑提亚哥与整个人类具有更深刻的寓意。他既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个“硬汉式”英雄,又是“硬汉式”主角最完美的体现者,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葛丽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评论。
  
  参考文献:
  [1] Ousby, Ian, ed. The Cambridge Guide to Literature in Englis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 Peter B.High. 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 Longman Inc.1986.
  [3] Edward. H. Strauch,The Old Man and the Sea [J]. Aligarh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9, no. 1:56-63, 1984.
  [4] Miles Donald. The American Novel in the Twentieth-Century [M]. Newton Abbot, England: Levid and Charles, 1978.
  [5] 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
  [6] 刘海平,王守仁.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7] 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5.
  [8] 王长荣译.美国文学周期[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