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孔乙己》的哲学解读

作者:马玉坤 马 云




  关键词:《孔乙己》 哲学思想
  摘要:《孔乙己》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篇哲学著作。本文认为, 《孔乙己》是一篇思考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小说。
  
  我们认为:《孔乙己》首先是在描写社会,思考生活。这篇小说主要是在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阐释人的生存哲学。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孔乙己》中几句关键话语,发微见著,进而破译出小说中的一些哲学文化信息。牵强之笔难免,望同仁指正。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对人生、人世、人性的经典感悟。尤其是他对人心冷漠、人性恶毒的独到认识和深刻思考,更是格外引人注目。这即是其杂文、小说中最耀[的光点之一,也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孔乙己》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中,对人心的恶毒、残忍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层层剥露。
  西方的两位哲人说过:“同情是人性中一个很强有力的原则”① ,“……人性大都同情失意者而嫉妒得意者” ②,但是,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中,“我”看到的却只是一般社会对权势者的敬畏和对于苦人的凄凄凉薄。
  孔乙己没有爬到吃人者的行列,但也不肯与劳动人民相认同。他自我封闭,自我欣赏,结果成了虽身处社会之中,但实际又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零余者。他天真,善良,不和权势者争权,也不与下层夺利;他只求在酒店能有一方偷生的空间。然而就是对这样一个几乎谁也不妨害的人,统治者残害了他的身体;下层民众不断地给他制造痛苦,对他进行精神折磨,用笑声虐杀死他的灵魂后方才称心!小说在描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的同时,也不能不引起了读者对人心究竟是善,还是恶的深刻反思!
  叔本华说:“没有一种动物是为了取乐的单纯目的而折磨另一种动物,但人却是如此,这一点构成了人的品性中极为残忍的特色,而人的品性的此种恶劣程度远胜于纯然的野兽。” ③叔本华把人性中的这种残忍,称之为人性的根本恶,并分析了其原因:“……正是由于生存的永无止境的煎熬,使得他愈来愈倍感痛苦,于是,他为减缓自己的痛苦就寻求给其他人制造痛苦。正是通过这种途径,人逐步培育出了自己心中的残忍和恶毒。”④所以,人间的幸灾乐祸、嫉妒、残忍这些恶的情绪,其实都是由人的悲苦生存环境而培育出来的恶的情感。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中的酒客,大部分是社会底层的“短衣帮”。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和《故乡》中的闰土一样,饱受着社会,自然给他们带来的许多苦难。在劳作之余,他们就去咸亨酒店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喝了休息。然而,黄酒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活泼的气息,只有孔乙己到店,才给人们带来了阵阵的欢笑;才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短衣帮”在笑声中也忘却了劳作的苦重;“我”在笑声中忘却了生活的单调和无聊;掌柜在笑声中没了凶脸孔。人们就是在欣赏、玩弄孔乙己的精神伤疤中,麻醉了自己,缓释了人生的苦痛。在咸亨酒店,众人就是在戏耍嘲弄孔乙己中饮酒聊天,喘息消遣。
  卢克莱修说过:“当狂风在大海里卷起波浪的时候,自己却从陆地上看别人在远处拼命挣扎,这该是如何的一件乐事。” ⑤在咸亨酒店,同类的痛苦胜过美酒的威力;折磨他人,就是我的快乐!这也就是咸亨酒店中的人心,《孔乙己》中的人世!
  《孔乙己》中幸灾乐祸的笑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残忍,更让我们去深思、去回味人生的无聊与痛苦!
  
  “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在尔虞我诈、陷阱四伏的人类社会中,人总要生活在尊严之中,因为,生命需要尊严的护卫。
  尊严是社会对一个人生存价值的肯定。它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荣誉、名声不仅仅是一道炫目的光环,它更是一道大气层,保护着生命个体免受外来的种种伤害,进而能够健康地生存和发展。所以,从国王到死囚犯都在努力维护着自己的形象,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一个人有了好的声誉、美好的名声,就会赢得社会的广泛尊重。一个人若失去好名声,失去了尊严,他每走一步都会步履维艰,困难重重;甚者,还会成为他人任意践踏发泄的对象,所以人们常常说:“名誉比生命更重要。”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短衣帮和掌柜虽然没有像丁举人那样举起棍子直接敲折孔乙己的双腿,但他们毫不留情地当面披揭孔乙己的偷盗隐私,严重损害了他的自尊心,损害了他在社会上做人的尊严。他们在广众之下对孔乙己的揭短、哄笑,其实比丁举人的棍子多了几分狡猾、也更凶险!在人的世界里,连笑声都成了杀人的武器!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残忍,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你也捞不到呢?”
  
  清代的学校,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府、州、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未取得生员资格的知识分子,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儒或童生。孔乙己就是一个老童生。
  在科举考试中,孔乙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一生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得到。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他仍然是以读书人自居,以饱读诗书为自豪。在他看来,自己虽无甚功名,但仍然是读书人中的一员。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承载着他大半生的辛苦遭逢;承载着他一生大富大贵的追求与梦想,也承载着他的自我优越的评估与定位。长衫虽然“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但在孔乙己看来, 它仍不失为是读书人有文化的标志,是他能够在人前站立的文化资本,也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到,“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话非常简短、随意,但却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摧垮了孔乙己用长衫构筑起来的自尊自优的心理防线:“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人们就是这样用嘲讽的话语、奚落的笑声,去反复玩弄、欣赏孔乙己心灵的伤口,去咀嚼着孔乙己人生痛苦的滋味。这不仅损害了其做人的尊严,更击垮了他精神世界的支柱。事实上,孔乙己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讥笑声中,长衫早已换成了破夹袄,他高大的精神身材也早已经无法站立起来。
  “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说出了人类吃人不见血,杀人不用刀的精神屠杀,也说出了人比野兽更复杂更高级的残忍!
  鲁迅在《华盖集》中说:“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⑥ “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⑦一九三四年鲁迅在大病之后,曾写了两篇杂文:《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他对明清王朝的灭族、凌迟、剥皮等种种灭绝人性的酷刑进行了回味:“大明一朝,以剥人皮始,以剥人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⑧。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