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孔乙己》的哲学解读
作者:马玉坤 马 云
两难的!择
孔乙己和丁举人都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他们是科举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典型代表。丁举人对孔乙己灭绝人性的残忍,既引起读者对吃人者的愤怒,也引起我们对中国文人整体命运的反思。
人不仅属于自然,更隶属于社会,而且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属性。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定位于社会这个天平上,才能显示其价值。隋唐以降的科举取士,是旧知识分子把个人价值转换为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千百年来,金榜题名、功名荣身,光宗耀祖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唯一绿色通道。但是封建社会的结构从根本上否定了士的独立性,实际上也就否定了士的文化使命及价值。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处于政治执行者和文化传承者双重身份的矛盾与焦虑之中。
和吴敬梓不同,在鲁迅的思想世界中,封建社会压根就没有王冕那样的“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隐士,也没有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那样具有标准儒士品格的文化精英。在《孔乙己》中,旧文人只有两条人生道路:一条是像丁举人那样去吃人,另一条就是像孔乙己那样被人吃掉。孔乙己让我们看到了科举失败者的悲惨遭遇,丁举人让我们看到了科举成功者失去人性的残忍与悲哀。《孔乙己》不仅写出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写出了科举制度吃人的罪恶,也写出了中国历史上旧文人在人生价值取向问题上的困境!
孔乙己只是一个小文人,但《孔乙己》却是对中国旧文人整体生存状态、历史命运的大思考。在咸亨酒店中,人,或者是去吃人,或者是被人吃掉,无论何人都概莫能外。这就是《孔乙己》中的人生,这就是咸亨酒店中的人世。
结语
小伙计的[睛,不仅是一个叙事的视角;也是一个远距离观察世界本色的哲学视角。
“童心”原本就是一个哲学概念。 它源于晚明哲学家李贽的《童心说》:“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18}在李贽的心学思想中,童心指的是人在未接受外来影响之前的最初的自然淳朴的思想感情。在《孔乙己》中,少年童心对人世、人生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是生活的哲学本色。
在“我”的视野中:丁举人缺失人性,掌柜只有钱心,短衣帮麻木不仁。社会对弱者没有怜悯、没有同情,连欢乐的笑声都充满了恶意,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在“我”的感受中:生活压抑、悲苦、无聊,人生旅程孤独寂寞,人性残缺、险恶。咸亨酒店中的人心、人世,像中秋节后的天气,是一天凉比一天!“我”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否定的。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19}自然,鲁迅在这里所言的“人生”与中国哲学中的“人生论”不是两个完全等同的概念,但两者在精神上却是血脉相通的。例如《孔乙己》中“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个主题,就与中国哲学中人性善恶这个话题有联系。
过去我们对《孔乙己》的解读,主要是限于科举吃人这个主题思想,对作品做政治性的诠释。其实,这只是低层面的解读,也是浅层次的解读。只要我们把《孔乙己》放置在中外思想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下,就不难发现它与中西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其思考社会、思考生活、思考人生的丰富哲学内涵。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马玉坤,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马云,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① [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 ,1980年4月版,第620页。
② [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版, 第125页。
③④⑨ [德]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 1999年9月版, 第520页,第582页,第517页。
⑤ [古罗马]卢克莱修:《物性论》,商务印书馆, 1981年6月版 ,第61页。
⑥⑦⑧ 《鲁迅杂文全集》,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第150页,第150页,第755页。
⑩ 《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第200页。
{11}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六 《拟题》。
{12} [清]方苞:《方苞集》附《集外文》卷四《杨千木文稿序》。
{13} 《鲁迅全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第103页。
{14}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卷三。
{15}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
{16} 汪子嵩主编:《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7年5月版,第873页。
{17}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版,第161页。
{18}{20} [明]李贽:《童心说》。转引:《古代文论名篇详析》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8版第368页。
{19} 《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第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