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林逋咏梅绝唱之魅力解析

作者:白灵阶




  “物我之相未泯,而物我之情已契。相未泯,故物仍在我心外,可对而赏观;情已契,故物如同我衷怀,可与之融会。”面对园中小梅,诗人即景写真,即物见我,在对梅花形象的描绘,和水月意象的选择上,隐含着主体对自身道德操守的称许。这样既有比德象征之意趣,又不着色相,毫无道德表白之矫情的高妙境界,正是咏梅绝唱又一魅力所在。
  
  四、传播优势
  
  “疏影”一联不仅意蕴丰富,而且在我国古代诗词鉴赏盛行摘句品鉴的传播语境里,拥有许多传播上的优势。
  我国古代诗歌具有可以句摘特点,尤其那些平仄和谐、意蕴丰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对偶句,最适宜摘句品鉴。被摘的句子往往被称作佳句、秀句、警句、诗眼等,它们可以脱离原诗被单独点评和应用。林逋的咏梅绝唱就是一个典型。“疏影”一联是七律《山园小梅》的第二联,按格律是对偶句,无论从平仄上、词性上还是从句法结构上看,此联都堪称工对。音韵上“清浅、黄昏,都是双声;疏、斜、水、香,声母同;疏和浮,影和横,浅和暗,皆为叠韵,读来泠泠如清溪下坡,铿铿似玉筝明弦”。更重要的是这一联咏物传神,诗情浓郁,意境动人。完美的物象选择和高度意象化的语言,组成一幅形神兼备、动静相宜的艺术画面,充溢着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美。清亮的小溪,疏瘦横斜的梅枝及其在水面清晰的投影,使画面高低错落;夜晚昏黄的月色更增添了意境的清幽,给人以水墨画般的审美印象。这样的诗句,就像一帧精致的山水小品,可以随时拿来欣赏、品鉴;对原诗而言它又像是一幅长卷中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部分,即使将它从原作中抽取出来,仍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美学意义。
  这样的佳句自然是古代诗格、诗话喜欢摘录、品评的对象。仅以宋代而论,宋代诗话如《续诗话》《竹坡诗话》《彦周诗话》《环溪诗话》《竹庄诗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等,都有关于“疏影”一联的品鉴记录。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认定:“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矣。”南宋大词人姜夔则以“暗香”、“疏影”作为自己两首咏梅自度曲的调名。宋末张炎《词源》说:“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尤其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朱熹等人的盛赞,既是咏梅绝唱魅力所致,又如锦上添花,令其愈益深入人心。完美的艺术表现,加上名句效应和名人效应,“疏影”一联与《山园小梅》一起,遂成咏梅经典。
  
  作者简介:白灵阶,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①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岳麓书社1984版,第549页。
  ②刘贞福《低俗缘何得高宠》,《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
  ③参见程杰《林逋咏梅在梅花审美认识史上的意义》,《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
  ④晏晓兰《中国梅花栽培与鉴赏》,金盾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⑤张立伟《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2页。
  ⑥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3页。
  ⑦徐应佩、周溶泉《古典诗词欣赏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⑧徐世琤选译《归田录 渑水燕谈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 年版,第65 页。
  ⑨宋张炎著,蔡桢疏证《词源疏证》,中国书店1985年9月版,第133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