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营】
在云南弥渡县城南约80公里的磨刀箐后山。是哀牢山北段的主峰。地势陡险,仅北面一条小路较平缓,形成天然军事要地,故名。清咸丰六年四月初七(1856年5月10日),以彝族李文学为首的哀牢山各族农民在此誓师起义,并在密滴(今牛街)建立农民政权,坚持反清斗争二十余年,后为清军所镇压。当年起义军扎营时的石砌屋基、作战壕沟和碉堡,遍布山岗,清晰可见。还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立的大司藩庙石碑。山顶有大司藩庙,供奉李文学塑像。
【南诏铁柱】
又名天尊柱。在云南弥渡县城西南约6公里的铁柱庙。高3.30米,圆周1.05米,柱顶已残,柱身由五段衔接铸成,直列题识一行,阳文正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建极是南诏景庄王蒙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相当于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附近的彝、白族群众都到铁柱庙游览祭祖。是研究南诏宗教条祀及冶炼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霁虹桥】
在云南永平县岩洞与保山县平坡之间的澜沧江上。离保山县城约50公里。此地原为古渡口,开凿于西汉武帝时,名澜津。从永平县境博甫山开凿栈道,通往澜津过渡到保山县,是我国古代与缅甸、印度以至西亚的重要通道。今博南古道尚在,长约80余公里。唐时渡口已建有竹索吊桥,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建木桥,取今名。明成化年间(1465—1487)改为铁索吊桥,现存铁索桥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光绪年间重修。长约106米,宽约3.7米,由十八根铁链组成,其中十六根为承重底索,上铺横直交叉两层木板,还有两根为扶栏索,左右各一。铁索两头分别固定在两岸的博南山和罗岷山的峭岩上。桥两头各建有一亭与两关楼,今西头的已圮。该桥横跨在奔腾咆哮的峡谷江面上,气势极为壮观。桥西岩壁间留有不少古人题刻。明人马继龙有诗曰:“沧江铁索跨长虹,鸟道从天一线通。”此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
【巍宝山】
在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东南约10公里。山体如一头蹲坐回首的青狮。峰岳起伏,古迹荟萃。昔为南诏(蒙舍诏)王细奴罗耕牧和发迹之地。山前的巡山殿(土主庙)传为其家庙。殿内有穿着彝族服装的细奴罗塑像。巡山殿附近数十里,分布着斗姆阁、道元宫、玉皇阁诸刹,还有遇仙峰、七星井、洗心涧、朝阳洞、长春洞诸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