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堂石窟】
在辽宁义县西北9公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石窟分东、西两区。西区共九窟。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六大窟,上层为三小窟,下层窟与窟之间还雕有许多小佛龛。第五窟内有《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东区共七窟,是韩贞等七十四人于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凿成的私窟。在第五窟的门楣上刻有《韩贞造像题记》,明代思想家贺钦有“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的诗旬颂之。东区山顶上有一圆形小塔,为明成化十年(1474年)都督佥事王错所建。塔南有石刻《塔铭》,纪建塔之经过。现石窟内的造像风化严重,但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仍有一定的地位。遗留的碑刻、题记和塔铭,是研究辽宁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元景碑的书法,堪与龙门始平公诸碑志媲美,近人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
【奉国寺】
原名咸熙寺,因殿内塑有高达8米多的七尊佛像,故又称七佛寺或大佛寺。在辽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建。筑于高台之上,雄伟壮观,为国内稀有的辽代单层高大建筑。前人诗云:“大雄宝殿势威雄,今昔人称建筑崇,庙貌盛传关内外,工程直甲郡西东。”殿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48.2米〕,进深五间(25.1米),高21米。前开三门,后辟一门。殿内七佛为辽塑,经后世重妆。每佛前对立两胁侍,东西两头还各有天王像一尊。梁架和内槽斗拱上有辽代彩画,四壁有元代壁画。殿内还有石雕供器及金、元、明、清重修奉国寺石碑。后门内有明代塑倒坐观音像一尊。此外,山门、牌楼、无量殿等均为清代建筑。
【嘉福寺塔】
在辽宁义县城内西南隅。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经历代维修,保存较好。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42.5米。塔身每面都有拱龛,中雕一佛坐于莲座之上。龛外两旁各有一胁侍,身披袈裟,头戴法冠,垂手站立,顶上均有宝盖,上有飞天,体态轻盈,衣带飘拂。两飞天之中有一面铜镜,上为第一层檐,檐下为砖雕斗拱,以上各层用砖迭涩出檐,塔顶已颓废。塔院内原有嘉福寺,已毁,塔由寺得名。
【北镇庙】
在辽宁北镇县城西2.5公里的山坡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建于金代,元、明、清历次重修。现存各殿都是明清时所建。建筑群从岗下到岗顶依天然地势排列而成,布局深远,规模宏大,南北长240米,宽109米。庙内的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大殿,绿琉璃瓦顶,九架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用双昂五跴斗拱,梁枋上有彩绘,殿内东、西、北三壁画有星宿人物三十二个。庙内还有山门、神马门、钟楼、鼓楼、御香殿、更衣殿、内香殿、寝殿(后殿)等。庙内有元碑十一方、明碑九方、清碑二十五方,有的是告祭碑,有的是皇帝的题咏刻石及重修庙宇碑记,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李成梁石坊】
在辽宁北镇县城内鼓楼前。明万历八年(1580年)朝廷为了表彰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为之修建。李成梁(1526—1615)字汝契,铁岭卫(今辽宁铁岭市)人。隆庆四年(1570年)以都督佥事为辽东总兵。他大修战备,多次击退外来侵扰,万历七年(1579年)被封为宁远伯。石坊用青色花岗石仿木结构建造,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顶,高9米,宽13.1米。额上竖刻“世爵”二字,横刻“天朝浩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守远伯李成梁”等文字,还有“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年款,两面文字相同。石坊饰有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和四龙、四鹿、四季花卉以及人物等浮雕,中柱柱脚前后各立石狮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医巫闾山】
又称六山或广宁大山,简称闾山。在辽宁北镇县城西北5公里处。据《周礼·职方》记载,医巫闾山从古代起就是幽州的镇山。隋代封四大镇山,以此为北镇。唐代为五镇之一。南北绵亘45公里,周围约120公里。山形掩抱六重,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在东北三大名山中最负盛名。金人蔡珪《医巫闾》诗云:“幽州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谁道营丘笔有神,只得峰峦两三处”。辽、金以来,在山上修筑了很多建筑物,皆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重建,著名的风景区在观音阁一带,有大石棚、圣水盆、旷观亭、望海寺、老爷阁、古佛龛、万年松等。1979年重建会仙亭和新建圣水桥,在山的入口处又修建了山门。山上广植树木,苍松翠柏,相互掩映,并有碑碣和摩崖题字甚多。据《辽史》记载,山中有辽东丹王读书处“望海堂”和他死后埋葬的显陵,辽景宗的乾陵,以及辽世宗和天祚帝的陵墓等,近年在龙岗一带发现有陪葬墓了。每当春日杏花盛开梨花竞放之时,游人接踵而至。
【崇兴寺双塔】
在辽宁北镇县城内东北隅。建于辽代,元、明、清历经维修,至今保存完好。塔东西对峙,相距43米,形式相同,都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塔座上有砖雕斗拱,曲水万字栏板和仰莲等。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状。塔身每面中央都有拱龛,中雕坐佛,龛外两旁各立一胁侍,上有宝盖、飞天等。底层檐下有砖雕斗拱,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以上各层均用砖砌迭涩出檐,逐渐内收。塔顶上有莲座、宝瓶及刹杆、宝珠。塔北是崇兴寺,清代重建,仅存正殿,塔因此得名。
【石塔】
在辽宁锦西市东北50公里的砂锅屯村东的龙山上。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年)。为石筑六角五级,高4.69米。用雕制的十块石村接砌而成,置于一块水沉岩的巨石上。基座为须弥式,束腰各面雕一门,内雕一兽,神态各异。塔身下雕有莲座,每面正中有尖拱式佛龛,置坐佛于莲花之上。龛上雕忍冬花花纹,饰宝盖,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各角雕圆形倚住。塔身之上用石五块,雕成塔檐,六角翘起,逐层收敛,最上层六角攒尖,刻宝珠塔刹。檐上部雕脊、兽、瓦优,角脊前端留有挂风铎的圆孔,每层檐间壁面相等。塔西南岩石上,刻有“泰和六年七月”六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