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
又名大佛寺。在辽宁锦州市古塔区。创建于辽代,后焚毁,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全寺建筑布局紧凄,平面呈长方形,有佛殿、关帝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为佛殿,今佛已不存,辟为展室。为重檐歇山式大木架建筑,上下檐均用三翘七跴斗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檐柱及额枋上都有精美的雕饰。寺西有大后官,正殿七间,硬山式,前院有东西廊房十四间,山门左右是钟、鼓二楼。寺前有辽清宁三年(1057年)建的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塔一座,高57米,塔檐已脱落。解放后,经历次维修,现为锦州市博物馆馆址。
【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辽宁锦州市古塔区北三街23号。由大广济寺及天后宫的原有建筑改建。解放后,初为辽西、辽宁、锦州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辽沈战役十周年时,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同年10月15日正式开馆。现有展室四个,陈列面积约500平方米。通过图表、照片和实物,展出了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解放东北全境,歼敌四十七万二千余人,取得辉煌胜利的辽沈战役全过程。
【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
在辽宁锦州市车站东北平山上烈士陵园内。为纪念辽沈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1956年1月奠基,1957年10月落成。塔身全部用银白色花岗石砌筑。基层为一方形月台,四面有台阶。正面台阶中间有石雕花环。月台前是宽阔的平台。塔身建筑在月台中央,高8米。正面镌刻有朱德亲笔书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题字。上面雕刻由五角星、红旗和绸带所组成的图案。塔身两侧有大型浮雕,东为锦州攻坚战,西为辽西围歼战。塔后有纪念碑文。塔顶铸有高6米的解放军战士铜像。陵园占地面积11.5万多平方米,花树繁茂,松柏青翠,纪念塔、烈士陵墓掩映其间,庄严静穆,令人肃然起敬。
【大笔架山】
俗称天桥山。在辽宁锦县西南王家窝堡南面海域中,北距锦州市约35公里。海拔约200米。三峰列峙,中高二低,悬崖峭壁,形如笔架,故名。“笔峰插海”,为锦州八景之一。潮至,四面皆水。潮退,海岸至山麓之间,现出一条1.75公里长,30多米宽的石滩,状似长堤,俗称“天桥”,可通车马。山上原有明末建筑朝阳寺,今存空堵。现存建筑均为民国年间营造,主要有吕祖亭、五母宫、三清阁、万佛堂等。万佛堂内有汉白玉雕像二百余尊,雕工细致,惜多残坏。主峰南面有一线天、马鞍桥、虎陷洞等名胜,北峰山腰有真人塔。天桥北端海岸向西里许有象鼻山,山下有象鼻洞,海水贯流,似巨象饮海。象鼻洞两侧海滩平稳,是一处天然浴场。明末辽西大战,岛上曾为蓟辽总督洪承畴屯粮重地,有“积粟十二堆”,兵败,为清兵所获,至今岛上尚有踪迹可寻。
【三清阁】
在笔架山主峰上。1912年始建,是岛上主要建筑。阁身纯用花岗石仿木结构建造。六层,通高26.2米。层楼耸立,上出云表,一、二层为楼台式,面阔五间。拱形石门窗上有浮雕纹饰,四周有回廊。三至五层为宝塔式,平面呈八角形,建于二层顶上正中,无塔檐,绕以螺旋形石阶梯,可旋转上登阁顶。顶层形式仿自八角亭,单檐八角攒尖顶,飞檐翘角。整个建筑、设计别致严密,集楼台、宝塔、角亭于一体,风格独具。阁内共有僧释道三教雕像三十七尊,各高2米上下,均为汉白玉雕坐像。雕工朴实,面相端正,衣纹流畅自然。登阁顶眺望,真有“汪洋三万六千顷,笔架独峰浸其间”之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