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上的垄断(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法国人喜欢说,发生变化的事物越多,他们就越是维持原状。法国人从来没有因为自由市场而闻名于世,但是他们这条出名的谚语却道破了天机。用于规范市场的经济学原理不太可能改变,古往今来,商人们总是使用相同的策略和手段在寻求财富。他们有时能够成功,有时会失败。但是,市场就像密西西比河一样,总是川流不息。
最让人心动—可能也是回报最丰厚的—市场策略通常是垄断。一位商业垄断市场,是指他拥有市场上某种商品—不论是公司股票、黄金还是猪肉—的所有货源,任何购买者都必须向他购买,否则就只好将就。垄断者能够获取高额回报的原因是卖空者们通常没有这些东西就不行。
卖空者一般要通过降低价格获利。为达到目的,他出售不是自己拥有的商品,向客户承诺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送货上门,然后以更低的价格从别处购买送给客户,从中赚取价差。在成功的垄断行为中,卖空者发现—通常发现得太迟了—他们出售的商品,已经被买家全部拥有。这样,他们为了准时交货,就不得不首先按照买家开出的任何价格购买这些商品。这就印证了华尔街的那句名言:“卖空要么赔本买进,要么不买去坐牢。”若能真正实现垄断,卖空者就会受到挤压,陷入财务危机—一种让人心惊肉跳,通常会嘈杂喧闹、令有识之士感到棘手的事情。
但是,要真正实现垄断非常困难。不论以何种方式,必须要买断所有的供给或者抑制供给,同时还要防止被别人发觉而逃出陷阱,或者把价格哄抬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要成功地实现垄断需要运气、技能、胆识和大量的资金来源。尽管困难重重,但古往今来,仍不乏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尝试一番。
在纽约,第一次垄断发生在1666年,当时纽约只有44年的历史,华尔街还不是金融中心,只是北部的防御要塞。是年,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垄断了贝壳串珠市场。菲利普斯于1626年出生于荷兰,1647年随父亲移民到新阿姆斯特丹。作为木匠,1652年他的确参与了建造了当时的城墙,华尔街也因此得名(英语中Wall Steet中的wall原意为城墙)。
菲利普斯不久便放弃木匠的工作。作为一位有才华、有雄心的年轻人,他很快走上了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与一位富有的寡妇结婚。由于有妻子的财富做坚强的后盾,他开始与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人以及荷兰人做生意。
印第安人提供的兽皮是17世纪纽约经济的主要支柱。在交易中,他们不想用金银来做交换,而且用他们认为是真正货币的贝壳串珠。贝壳串珠是用蛤壳做成管状孔珠,通常被串在一起,组成精美图案。1650年,6颗白珠或3颗黑珠价值1荷兰斯托弗(等于1/20基尔德,1斯托弗实际上等于荷兰的五分镍币)。
不幸的是,贝壳串珠遇到了通货膨胀,到1659年1斯托弗可以买到16颗白珠。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购买兽皮的成本,而且由于当时的移民和印第安人在日常交易中用贝壳串珠作货币,因此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总督彼得·斯特伊弗桑特尝试了一些如价格控制等政府通用的措施,但效果很一般,因为人们根本不理睬价格控制。
此时,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由于拥有新婚妻子提供的充足资本,开始大量收购串珠,储藏在木桶里,使之退出流通领域。很快,他便控制了贝壳串珠市场,轻而易举地大幅度提高了串珠价格。到1666年他只用3颗白珠就可换到1斯托弗。
中央银行的概念直到18世纪才出现。但是弗雷德里克·菲利普斯在17世纪中叶实际上扮演了中央银行的角色,控制了货币的供给,毫无疑问,他也从中发了大财。由于能够与远在东印度群岛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人进行贸易,他将继续成为殖民地上最富有的公民(这绝非偶然,因为他后来又与一位富有的寡妇结婚了)。
随着华尔街金融市场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垄断市场的行为也随之增加。到19世纪中期,对于一位狂热的投机主义者来说,当时仿佛是“这些奇特的现象几乎每个星期都要重现一次”。商船队队长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依靠12个月内两次垄断哈莱姆铁路公司的股票和一次垄断哈得孙湾铁路公司的股票而在华尔街建立了不朽的声名。也许在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垄断事件是1869年杰伊·古尔德和吉姆·菲斯克几乎垄断了当时的黄金市场。
但是随着股票发行规模的扩大,垄断某种商品需要的资本也随之增多,垄断行为开始减少。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发生的最后一次垄断行为是在1923年。当时,由于有很多管制措施,它们不是制止,就是坚决反对垄断,所以将来也不大可能再出现垄断。
然而,即便垄断在股票交易所绝迹,也不会完全从华尔街消失。1980年纳尔逊·邦克·亨特和他的弟弟威廉·赫伯特·亨特试图垄断白银市场时,的确是华尔街出现的最大垄断之一。
与黄金不同,白银有多种工业用途,尤其在电子和摄影业。所以,除用于铸币之外,对这种金属的需求仍然很大。但是,由于被用作货币,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把白银的价格规定在12.5美元1盎司。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需求量激增,加之全球生产滞缓,政府发现无法继续执行这一政策。
实际上,美国是被迫放弃使用银本位制的。财政部召回已发行的1美元的银元券,降低或消除铸币的含银量。(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银币自然很快消亡,几乎在一夜之间,原来的银币便在流通领域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