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不断研发求创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还记得电子表笔吗?一种外壳上嵌着一小方格电子表的笔。初期,采用LED(发光二极管),只要轻轻一压按钮,时间就会显现;后来改良为LCD(液晶显示器),便随时可显现时间。十多年前,它曾经流行一时,但很多人也许并不清楚,发明电子表笔的人就是我,也不清楚它是从一个失败产品改头换面而来的。
1975年,我带领荣泰的同仁研发出电子表,但这项产品与现在的电子表并不相同,它是以LED作为显示材料,而不是如今普遍使用的LCD,使用者想知道时间,必须用另一只手去按键才能显示数字,我们称为“双手表”。因此,业界并不看好这项产品,认为它终将会被以LCD为显示材料的表所取代。
就在LED电子表走入死胡同的时候,1976年4月,我前往瑞士参加一项珠宝展,看到有个打火机嵌着电子表,当时灵光一现,何不试试将表和笔结合起来?既然LED手表使用不便,改成单手即可操作的表笔,不就没有双手操作的困扰了。于是,在回程的飞机上,我和总经理林森便动手画起设计图,回到台湾之后,立刻在荣泰的机械工作室里开动车床制造样本,大约两三个月的工夫,我们就推出了电子表笔。
开发成功后,我曾申请专利,但未被核准(后来我才知道,负责审核这项专利的专家正是我们研究所的指导教授,也算是有趣的巧合)。然而,此时全台湾已刮起电子表笔的生产风,单价从原先100美元,一路下滑到两三美元。利润虽急剧趋微,却也出尽风头。当时,政界要人赠送海外宾客的礼物就是电子表笔,其俨然成为台湾的代表特产。
没想到,电子表的失败,却造就了电子表笔的成功。我一直秉持这个信念,在创新的道路上往往布满许多品尝失败的机会,但这些经验却是企业培养长期能力的重要资产,即使一个产品遭到挫败,但只要过程中提高了技术实力并享有了知识产权,就往往会峰回路转,另外开出一株好花。宏碁的发展历程,就一再印证了这个看法。
不断研发求创新
正向思考:企业拥有独门技术,较具有竞争力。
反向思考:开放独门技术,企业才能长久保持竞争力。
思考逻辑:技术开放将造成产品的普及,企业可因此扩大经济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获利;技术权利金又可投入新技术开发,维持企业竞争实力。
说起来,我和研发的确挺有缘分,甚至这该算是我的老本行,我就业的第一份工作是搞研发,而宏碁也是靠研发立业。年轻的时候,开发新产品一直是我的兴趣,从环宇时期的桌上型电子计算器,到荣泰时期的掌上型、工程型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表笔,都创下台湾或世界第一的纪录,为我的就业历程留下值得回味的记忆。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成功开发掌上型电子计算器的
经验。
当时台湾厂商生产电子计算器时,IC需靠美国,键盘则需靠日本,如果有更新型、更复杂的IC问世,键盘上必须增加按键,此时就只能等着日本厂商发展出新键盘,而等待往往旷日废时。因此,当我决定研发掌上型电子计算器的同时,就必须从最关键的技术入手,于是我便自己着手开发小型的键盘。
当时,为了寻找按键和电路板之间大小、弹性适中的接触材料,我几乎跑遍了台北的电子材料行,后来终于在日本找到合用的零件。这个键盘不但为我获得了专利,为公司赚取了利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电子计算器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时间,而且外形设计也较多样化。因为当电子计算器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演进到工程型的电子计算器之后,键盘上有多达35个按键,而亚洲只有我所设计的键盘可以应用。
这段历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总有些影响开发时间与成败的关键技术,若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瓶颈,便掌握了后续的研发能力。
另一方面,当年我所开发出来的产品,所需的技术并不太难,但是要把简单的构想转化为赚钱的产品,比研发工作更为复杂而重要。例如,1971年我开发出事业生涯当中的第一个电子计算器,就因为没有机会进一步改良,终究未能成为赚钱的产品。
因此,徒有创意并不能造就成功的产品,而是要不断改善产品,从挫折中学习,使产品能广为市场接受,投人研发的精力与资源才有回报的一天。
桥牌机的启示
宏碁创业之后,由于过去的经验,我们深知新产品在后期的商品化阶段,风险远比前期的开发阶段要大得多。宏碁早期财力单薄,无法负担高风险投资,于是我们选择前半段的工作,只帮客户设计产品,后段的工作由客户自己进行,也暂时不推出自己的商品。
宏碁所设计的第一个微处理器应用产品,是桥牌界名人魏重庆所委托开发的电子桥牌机(由林家和负责执行)。
魏先生是“精准制”桥牌叫牌系统的发明人,台湾桥牌队在他领军之下,缔造了一个全盛时期。有一次,魏先生带台湾中华队出岛比赛,发现对手因作弊而击败了中华队心中非常不平,于是,他希望能发明一种机器,用电脑控制洗牌、发牌、叫牌、打牌、摊牌、计分的机器,让选手分坐四个房间,彼此不能打暗号、做手势,以维持比赛的公平性。
因为同是台湾交通大学的校友,及我过去在电子界小有名声,魏先生便委托宏碁设计这项产品。这笔生意对草创时期的宏碁助益极大,因为魏先生总是在还没有开出设计费用的估价时,就一次次地预付费用,稍稍纾缓当时资金短缺的压力。
我们一共替魏先生设计过三代的桥牌机,但是始终没有办法商品化,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也找不到够大的市场来批量生产。再加上,有一次,美国女子桥牌代表队到台湾来比赛,试用了桥牌机,结果选手不习惯打牌的时候手中没有牌,弄得灵感全失。于是大家就对桥牌机愈发没有好感。
桥牌机的案例再度证明,将研发成果商品化绝非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什么都可以卖
台湾的发明家很多,姑且不谈发明的内容是什么,许多发明者都会把自己的创意当成稀世瑰宝,抱着不放,到头来落得饮恨心死或精神错乱。我认为,技术的发明是永无止境的,不管一个人认为自己发明了多么千载难逢的东西,事实上明天都会有更多更好的发明诞生。因此,对一个发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实时将发明转换成报酬,也就是将发明变成商品。但是,发明者必须思考的是,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将发明商品化并大量制造?即使有钱,有没有能力开拓市场、管理财务?而这一连串的挑战,并非多数发明家可以应对。
因此,我认为有志从事发明的人应该卖自己的创意,而不是让自己也介入发明产品的生产与营销行列。因为即使发明者的发明能力是满分,生意能力也可能不及格;从发明跨行从商,不但扼杀创意力,而且极可能拖垮自己。
事实上,发明者尽可以全心投入研究,而把发明专利授权给别人去生产、营销,赚取知识产权的报酬。再把利润投入从事更多的发明,赚更多钱。或许有一天,发明者认为已经赚足了资金,也觉得有能力去学习量产、营销,再去尝试赚取产品商品化过程的钱。届时,经营风险相对就会降低许多。
宏碁就是这么起家的。早期,我们帮岛内外其他企业从事四十几项产品的开发,不但因此积累了资金,而且从中培养了不亚于岛内大型家电厂商的技术实力。即使现在宏碁的规模已经超越台湾所有的家电及电子厂商,我们还是主张“宏碁除了家人不卖,什么都可以卖”的原则,这当然也包括技术和专利。
敝帚自珍风险高
有句广告词说:“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但在一般人的想法当中,和别人分享以后就不能独享利润。然而,独享利润往往也意味着独担风险。分享固然会降低自己的利润,但也降低了风险。况且,企业不会只因一个商品的成功,就从此高枕无忧,而是要有千百次的成功才能持续生存。事实上,分享发明,往往不是利益的流失,而是创造更大的利益。
举例而言,许多国际性大企业都喜欢拥有独家技术,其中尤以日本公司为最,因为独家技术可以确保产品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坐享厚利。但是宏碁并不喜欢这么做,因为在科技产业里,今天的独门绝活可能不久便成了明日黄花,还不如趁技术值钱的时候和大家分享,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发明所换得的权利金,投入新的研究开发,以确保技术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开放专利之后,在许多厂商共同介入之下,产品会更为普及,因此可以借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同样可以确保公司的竞争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拥有独家技术是很危险的。许多公司之所以紧抱独家技术不放,是因为公司的管销费用太高,所以必须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获取额外的利润,但如此一来反而看不见问题,延误改善时机。尤其是企业若以技术的强势,动辄对同业或客户施压,必然令人反感,而企业不可能永远不出错,一旦犯错或是技术不再强势,他人反击的动作会更毫不留情地接踵而至,届时企业经营的风险更大。
基于这样的理念,宏碁不但将技术开放给外界,并以同样开放的态度对待外界的技术。虽然宏碁是靠对外出售研发成果起家,也拥有非常多的技术,但是早期的代表性产品却都是和别人合作或购买技术而来,包括“天龙中文电脑”和朱邦复先生合作,“小教授一号”是以10万元向陈义诚先生(曾任伦飞电脑总经理)购买现成软件,第一代IBMPC/XT兼容个人电脑则是委托电子所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