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有用的规则未必明说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很喜欢NBA的广告语:I love this game!如果要为职场做一个比喻,我也会说:这是一个游戏。说它是游戏,不等于随随便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对待,而是以一种享受乐趣的心情,轻松而又严肃地玩这个游戏,并且力争成为游戏的大玩家和大赢家。早在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就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消闲。”若想人生充实、快乐地工作,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里去。就像“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把工作视为挑战自我的游戏,遇上困难或危机时仍能处之泰然,没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没有难以排解的惆怅。
就像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职场游戏必然有其规则,只有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在场内继续比赛。有人说:新人注定要吃亏,吃亏当是缴学费。其实,没有任何一条游戏规则说新人必须吃亏。新人吃亏,是因为他还没搞懂游戏规则就开始玩。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缴学费”,而是去赢得“奖学金”。高科技行业有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放在职场中,也可以说,一流人才做规则。不过,要玩到“做规则”的境界,有个渐近的过程,让我们一关一关地过吧。游戏第一规则:要玩游戏,就得先搞懂规则。或许你是天才,但天才也不能用脚打篮球。或许你不服,或许你委屈,但如果你连既定规则都没搞懂,又没有能力制订新规则,那么就只有出局。
有用的规则未必明说
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几条标语似的东西,称之为“企业精神”或其他名目,还有许多企业有《员工手册》和管理规章,等等,这些都是规则的一部分。但在这些书面或口头的企业规则和企业文化下面,还有企业的潜规则和亚文化,甚至在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分部,或不同部门,都有不同的潜规则和亚文化。对于“显规则”,我们是必须搞懂的,也相对容易。而潜规则与亚文化,才是我们要真正下功夫去认清的东西。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个博士毕业分配到某研究所,是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哪!过了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过去,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一会儿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赶快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我们一声呢?”
无论故事是否真实,这位博士的心态十分有趣,这且不谈。关键是不肯“下问”也就罢了,眼神也不好,看不见水下有木桩。博士的眼中只有显规则:博士学位比本科高,本事应该更大。却没有看到水下还有一个“潜规则”:木桩。
如何认清亚文化和潜规则呢?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观察和研究老板、上司和老同事们的言行,特别是那些公司里最被认可的“明星”的言行举止。
在某家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规定周一至周四着职业装,周五那天可以穿职业休闲装。大家都很高兴,这样周末下班玩起来就方便了。有一次老总在内部邮件中谈加强客户服务意识的问题,顺便提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客户在场,我们都应该以最职业的形像出现。小李是个有心人,他觉得老总的话好像跟公司规定周五可以穿休闲装有点矛盾,接下来他发现,无论什么时候,老总都是穿的西装。从此,他周五也装西装上班。不久,老总一次会议上,专门点名表扬小李,当然,不是说他周五穿西装,而是工作做得出色,希望大家向他学习。
所以,研究企业“明星”分子的言行举止,你会更快成为下一个“明星”。
还有一个方式,可以从反面去认清那些亚文化与潜规则,就是去看看什么言行不受欢迎。如果这种言行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错,有时还似乎很正确,那么很有可能原因是它违背了大家默认的游戏规则。
在一次部门例会上,部门杨经理发言了:“今天我来跟大家聊一聊。我注意到,我们很多人午餐和休息时间比原来至少长了20分钟,下午还有早退现象,让自己小孩放了学顺道来玩,等等,简直把办公室当成了乡村俱乐部。”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部门老员工胡大姐说话了:“话可不能这么说,过去您可能不允许这样的行为,可现在情况不同了。您没看见别的部门也有这种现象吗?再说也没您说得那么夸张。这是我们的新规矩……”其他员工也纷纷附和起来。
杨经理的意见错了吗?表面上他没错,但他忽视了亚文化和潜规则的力量。以前他所在企业业务不多,工作清闲,大家都习于准时上下班。但最近一段时间业务繁忙,员工们经常要全力以赴加班加点,于是公司上下自发形成以杨经理所说的不规范行为来补偿超时工作的风气。现在,杨经理严格要求时间,但又不是再也不加班加点了,员工们当然不能接受。所以,明说的规则未必有用,有用的规则未必明说。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