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7节 珍惜人生的几个“十年”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人生如潮水,有起有落,按年龄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至14岁为可塑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高,却有很大的依赖性,常以哭闹方式向父母及长辈要求,以便满足需要。
15至20岁为探索期:这个阶段正值青春期,事事好奇,喜以冒险探索的心态追求想要的东西。
20岁至44岁为建立期:在这个年龄段,忙于建立事业基础、家庭基础、经济基础及感情基础,凡事渐趋于成熟。
45至65岁为维持期:人生各项大事均已固定,儿女逐渐长大,事业也稳定了,正处于人生的收获季节。
65岁以后为衰退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度过人生无数个高潮后,身体器官开始老化,病情渐生。这时,人对子女会产生依赖,希望有人多陪他,在人格的转变上仿佛又回复到第一阶段。所以,许多人都说“老人像小孩”,其实不无道理。
有个中年男子,20多岁进入一家民营银行时,因薪水不错,所以很满意;但工作了3年后,不免因固定的事务性工作而疲乏,有换跑道的念头,偏巧这时他结婚了,开始有经济压力。于是他便想:换工作后未必能有这么好的待遇,还是忍忍吧!
过了两年后,老婆生孩子了,家庭的开销更大了。他又告诉自己:再熬10年吧,等孩子长大了,太太也可以出去工作,那时我再离开吧!
过了10年,他的孩子是长大了,但教育费的压力随之而来。这时,他只好安慰自己说:没关系,生活嘛,等我退休了,一切都会转好的,为了这个家,反正我已没指望了,所有梦想也被摧毁殆尽;但是,等我退休后,起码我可以不再为工作烦心,可以带着太太去欧洲走一走,说不定那时还有余力换栋好一点的房子。
等他快退休了,有一天逛百货公司,看到一套很喜欢的西装,想买;但一看标价,哇!要1 760元。想想:唉,反正家里还有两套西装,算了,退休后何必还要穿那么漂亮。继续逛下去,又看到一件纯羊毛背心很中意,但是,售价要430元。他随即念头一转:冬天还能冷几天?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何必浪费呢?
人生有几个十年?这个人在等待中度过了一生,平平庸庸。他并不是没想过要改变现状,只是由于当时的压力、困境而放弃了,一生便注定无所作为。
许多眼高手低的年轻人一心期许未来能功成名就、当大老板,甚至轰轰烈烈创出一番丰功伟绩来。
史蒂芬·坎内尔是当今美国电视行业的知名人士,在圈内非常被人看好。这个知名人士在小学时却是个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的学生。
在小学时,当他的同学早已开始学习更高级课程时,他还在费力地学习阅读。老师也为难他,经常给他不及格。可怕的是,坎内尔上四年级时,被学校开除了,就是因为学习太差。后来坎内尔进了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学,但状况并未好转,十年级时又被学校开除了,直到进了另一所学校重修十年级课程,他才以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了业。
虽然经历了多年让人沮丧的经历,坎内尔一直没有发现真正的原因在哪儿,直到35岁时,他才发现自己患有阅读障碍症———一种与智力无关的学习低能。
人们也许会认为坎内尔没有什么前途,但他擅长田径运动和打橄榄球。他的父亲很支持他,因为他年轻时也曾经有过同样的学习经历,后来才知道他与儿子患有同样的病症。另外无论坎内尔的学习成绩有多坏,但他的想像力非常丰富。
当同学们埋头苦读准备升学和获奖时,坎内尔却常常望着窗外做白日梦。他常常编出许多故事给其他孩子们取乐,所以父亲叫他“说故事的人”。
1996年,一份橄榄球运动奖学金使他进入俄勒冈大学;但后来由于成绩太差失去了奖学金。大学时,坎内尔遇到一位鼓舞人心又有创造性的写作教授———拉尔夫·索尔兹伯里,向他传授怎样将想像记录成文字的技巧,有了那次经历,坎内尔决定成为专业作家。这对一个语文课不及格的人来说,好像是个可笑的选择,但坎内尔说:“我是班上最笨的孩子,但我常常写些东西自娱自乐,这使我的写作提高了许多,因为这样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大学毕业后,坎内尔很不情愿地到一个家庭装修公司工作,可是他对这种工作没有一点兴趣。坎内尔每晚至少花4个小时写下用自己生动想像编撰的短篇故事、电视和电影短剧,或者其他东西。
“内心深处,”他说,“我知道我并不是聪明的人,但我的态度始终如一,有谁在乎呢?现在我再也不想这些事情了。”坎内尔已经确定了他所喜爱的职业,正所谓激情所在,顾虑全无。
一位评论家看了他早期的作品惊呼“非常出色……一个极有前途的天才”。
史蒂芬·坎内尔不仅超越了阅读障碍症的羁绊,而且把这一切当成自己的优势。他作品中许多有吸引力的人物形象,都是像他自已一样的“被别人冷落的人”,或是不遵从一般社会习俗的人。他觉得早期令他失望的人生经历,帮他形成了颇有价值的开朗性格,这是他“推进”事业的动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