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卖点刺激术:锁住千万人的眼珠子(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3、卖点究竟要诉说什么?
卖点,在此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所谓卖点就是能当场打动消费者的亮点,能让消费者一瞬间决定要卖的那个刺激点,卖点是指那种独特的营销主张。
先讲什么是能当场打动消费者的亮点。这句话的重点在“当场打动”,在“亮点”。如果我们的产品如衣服、图书摆在架子上,而不能当场吸引购卖者,那么,它就错过了那个流览的顾客,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就还没有体现,同时,投资者就还没有收回成本与利润。一个消费者决定购你的产品,还是决定购卖别人的产品,关键时间就那几秒钟。当然如果你的产品在相似产品中能做到鹤立鸡群,能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能做到光彩夺目,那么,我相信,消费者的注意力一定会被吸引过去的。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财富。
皮尔卡丹说得好,人首先是色彩的动物,因为,无论什么东西,我们首先看到的一定是色彩。这句商场致富金言,当然也是对图书出版商的一个提醒。作为图书来说,读者第一眼能看到图书传递的信息便是封面色彩。倘若封面色彩黯淡无光,不能从同类产品中“跳”出来,那我们的产品是吸引不了读者的注意力的。
我在西单图书大厦观察了三天,共观察和咨询了近3000个购书者,基本上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购书者因为封面色彩而走近,因为标题而拿起,因为广告词而翻动,因为序言目录而点头,因为某一处正文而拿走。
如今畅销书里面有很多书都是能当场打动读者的,如:《动什么,别动感情》、《中国式离婚》、《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细节决定成败》、《你在为谁工作》、《告诉孩子,你真棒》、《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等书。
再讲一下“一瞬间决定要买的刺激点”。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刺激点”。这个观点主要是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主要从人性满足,人性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的。
人人都是有需求的,也都是能被击活的动物。我们都是信息的人,都是能被信息激活的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刺激人。信息时代,我们都得了信息麻木症,我们都已被相似信息、杂乱信息、负面信息、繁复信息所伤害。
现代消费刺激心理学认为:要想击活消费者,得要求我们的产品一定要有新、奇、特、怪、反的特征,否则,则属无效表达,甚至是负效表达。
市场上的畅销书有:《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坏”女人有人爱》、《汤加丽写真》、《汤加丽人体艺术摄影》等书。
最后我们再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独特的营销主张”。
独特的营销主张关键词在于“独特”。也就是说,你作的书无论好不好,有没有高度和深度,对于畅销书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才是最本质最重要的物征呢?当然是书的独特性。所谓独特性,说白了就是指图书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你的图书相对于同类产品有什么不同。
自然界因个性而显得五彩缤纷,人生因特立独行而魅力无穷。我深信,图书因独特而必然畅销。
从卖点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推出任何畅销产品的卖点三要素:
要素一:有好处。即图书能提供什么好处,在产品里你将陈述一个什么主张。
要素二:好处看得见。即这种主张是独特的,是竞争者不会或不能提出来的。
要素三:好处能击中许多人的心。即这一主张一定要强有力的打动千百万人。
4、畅销书一级卖点有七个。
我们对畅销书的卖点搜集和整理,共得出畅销书大大小小的卖点约300个。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卖点都具有同等的力量,也就是说卖点也有大小之分,有的书因为有一个大卖点而卖得火爆,而有一些书因为有几个小卖点也还卖得可以。
在此,我们主要说一下七个一级卖点,即卖名人。卖权威。卖隐情。卖实用。卖娱乐。卖速度。卖反叛。
卖名人。
大家都知道,金丽红的主打产品都是卖名人的。名人是吸引公众眼球的法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本身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要制造畅销书,首选作者就是——名人。
名人的东西不管内容好与坏,都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内容好也会卖的得更好。名人的书真正的卖点不在书内,而在书外,所谓书外是指名人的名声、特殊性早已储存在人们的头脑中,人是记忆的人,人是受信息刺激的人,一旦外面出现了相关的信息,我们就会被唤起美好的记忆。这样就会省掉很多广告费。就算是你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也不一定能达到名人的名字深入人心的结果。
就拿最近当当网上的传记畅销书来说,其中卖名人占了一大片。如《他改变了中国》、《悲欣交集——弘一大师》、《林青霞画传》、《杰克•韦尔奇自传》、《我们仨》、《D调的华丽》、《我的生活:克林顿回忆录》、《卓别林评传》、《曾国藩》等显然都是卖名人。
文学艺术类畅销书更是名人的天下,在此不一一列举。
卖权威。
正常人,需要不断的物质养料,这原动力是饥渴感。习惯性的饥渴感,会演变成饥饿感。人在生长的时期,饥饿感是正常且健康的生理现象。那么,在巨变时代里的人群,对话题供求的饥渴感,就更容易演变成饥饿感了,但这还有赖于畅销书的习惯培养。所以,国际图书界有句老话,畅销书读者是培育出来的。这种培育的路径之一就是权威式叙述。简单地说,权威式叙述,是能不断地制造渎者的信息饥渴空间,并能不断地满足读者信息饥渴的叙述。
问题是:谁能算是权威。博士、教授自不待言了,但除了他们,如果我们拉一个清单,那么还有谁?
这可真是个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迷信权威的时代,但我们认真地追问过吗?权威是些什么人?在我们惯常印象中,他们在各自领域做权威发言,为公众制定生活常识标准,还有观念上的游戏规则。比如,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权威;对家庭主妇来说,厨师是权威;对患者来说,医生是权威;对司机来说,修车技师是权威。这么讲吧,对你不懂的方面,专业人士肯定是给你指点迷津的权威。
权威,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宽泛一点儿说,凡是胜任对特定人群提供答疑解惑任务者,均属权威。
对权威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的本性,甚至日益成为“第二天性”。在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跃进的国家,权威的数量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以至于大都市电话簿里权威栏页每年都以数十页的速度加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