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9篇 行军(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李存勖穷途数赏无功
五代十国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自从当了皇帝之后,开始昏庸腐化,最后逼反了大将李嗣源。
李嗣源造反,李存勖当然下令平叛:但李存勖天生小气,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军队缺粮、欠饷也不理。李存勖的老婆刘皇后,更是天字第一号大抠门,面对请求粮饷的大军,居然使了一个低招。她把三个年幼的皇子带出来,气呼呼地对大伙儿嚷嚷:
“大家都以为皇家很有钱,其实早就随军赏光了,现在就只剩这三个小鬼,你们把他们卖了当军饷吧!”
众人看到刘皇后这副嘴脸,全都不吭一声地走人。
没多久,李嗣源大军兵临京师城下,李存勖没办法,只好把府库中的大量钱帛取出来当赏赐,但军士们不但不领情,反而破口大骂。
“我们的老婆孩子都饿死了,还要这些财宝做什么?”
李嗣源攻势愈来愈猛,京师内士卒大量逃亡。李存勖无奈,只好亲入基层抚慰大家,还不断许诺:
“过几天,就会有藩王送来的五十万金银,一旦运到,通通赏给你们。”
但士卒们早已心灰意冷:
“陛下最近的赏赐很多,但来得太晚,大家已无法感激恩德了!”
李存勖听了,不禁感伤流泪,但已无济于事。由于帐下将士愈来愈少,李存勖只能带领仅存的一小撮兵马出战;结果一触即溃,李存勖战死,终于把江山给丢了。
数罚者,困也:
人困马乏,无法达成上级使命;一罚不成再罚,借以鼓动斗志,激发战力;不料造成恶性循环,越罚越糟。表示战势不利,战况吃紧,整个部队已陷入困局之中。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先是凶暴对待下属,继而对部属产生畏惧,表示将领极不精明。
好将领一定不怒自威,军令一下,天意难回。所以,在发号施令时,因为胸有成竹,一定是平常心,当然不暴也无畏;如果情绪起伏大,忽暴忽怯,一定是将领无威。领导无能,战势自然不利,这种将领当然是极不精明干练的庸才。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委是指口气低下,气势不振。
谢是陪礼告罪。
敌人低声下气地来陪礼告罪,一定是势力穷极,想休兵停战。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敌人正面布阵,展示兵威,摆了老半天高姿态,却既不打又不退,一定要谨慎观察背后有什么图谋。
兵怒而相迎,正常情况表示将正面对决。结果架势十足又不打,不打就该退,该退又不退。目的是在扰乱我方视听,很可能是诡道欺敌之策。面对这种阵势,必须小心谨慎,先了解其背后意图为上策。
以上十五项是“军容相敌法”。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兵力不是人数愈多,战力愈强,关键在于不恃武躁进,能够凝聚内部共识,积蕴实力,详细观察敌人虚实,避实以击虚而已。
一味轻虑浅谋,老是轻敌躁进的人,一定会被对手击败。
士卒在精不在多,这是历来所有一流兵家的共识。
兵众虽多,但训练不足,又各行其是,彼此没有共识;这样的军队只是乌合之众,决非能打胜仗的劲旅。
反过来说,即使兵员比对手少,但训练精良,上下一心,且又能知己知彼,因利制权,伺机而动,就不难打败形式条件好,但实质条件差的敌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士卒还未与将领建立良好的上下伦理前,先不要以法令处罚,否则士卒会不服;一旦士卒对将领心中不服,就很难指挥他们上战场拼命。
亲附不能从狭隘的角度去了解,也就是说不能把亲附只理解成上下之间有极佳的感情基础。从更宽的角度来看,上下之间的亲附更应该建立在以军纪为基础的上下伦理,否则麻烦大矣!
上下之间的私密性太强,很可能感情会影响军令;一旦碰到危险任务时,下级往往会有这样的迷惑:
“我跟上面的关系这么好!为什么他还让我去拼命当炮灰?”
这一来,仗一定打不好。
话说回来,好的领导统御也并不意味着上下之间不能有私密性的关系,而是在不违背军纪的原则下,咱们是好兄弟、好哥们。这样的好处是,公私之间可以分明,且又能私不害公,公不徇私,让士卒体认到,恩信来自上级的爱宠,而危险则是因为军纪不容私情。恩威一旦能这么调和,则士卒也就容易指挥,对命令服从了。
就这个角度来看,亲附也可以严格的军纪来达成。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