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9篇 行军(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半进半退者,诱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言辞谦卑却加紧戒备,是敌人将进攻的讯号。
敌人派使者来,言辞上不断示弱,但据我方侦察的结果,敌军内部不但不见松懈,反而加强警戒。代表的意思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目的是要我方疏于防备,伺机展开攻击。
战国时代,赵奢御秦时,就用过这一招。
辞卑而益备赵奢欺敌破秦
赵奢奉命从邯郸领军出发,远赴阏与抗击入侵的秦军时,军队才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停止前进达二十八天;非但如此,还下令“有敢言击秦者斩”。这种示敌以弱的策略让秦军很迷惑,于是派出使者前来探测虚实。赵奢不但很客气地请使者好食美酒,还带着使者参观新建的营垒,表示无意前行与秦军决战;使者回报后,秦军将领认定赵奢是怯不敢战,便逐渐松懈了防备。
事实上,这几十天内,赵奢一面加强内部训练,一面紧盯着秦军动向;当他确定秦军不再把焦点放在赵军身上时,忽然下令急行军,两天之内就来到阏与战地;秦军仓促不及应变,被赵奢杀得大败。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姿态强硬而又命部队前进,这是撤退讯号。
一支决心发动攻击的军队,通常不会事先摆高姿态大声叫嚣,告诉敌人我要打了!我要攻了!恰恰相反,攻击启动前一定平静无波,以免敌人警觉而有所备,因为致敌制胜的关键在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一嚷嚷,让敌人有所备,还打什么仗?
所以,不妨反向思考,敌人表面态度强硬,其实骨子里是软弱的,装腔作势不过是掩饰背后实际低调的行动而已。
辞强而进驱夫差回师救吴
吴越春秋时,有一次吴国大军北征,与晋定公将有黄池之会,越国趁这个时机攻打吴国。吴王夫差忽然发现自己腹背受敌,便出动大军向晋军大展兵威;晋军被吴军壮盛的军容吓住,不敢出动决战。夫差趁机和晋军立下友好条约,帮自己找好了极佳的下台阶后,立刻回师救吴。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
陈就是古字的阵,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布阵准备决战。
战车出动,位于两侧(两翼),主力大军在中央;这是准备决战的阵势。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没有事先约好,忽然跑来请和,背后一定有图谋。
无约,除了没有约定外,还可理解为没有条件;不事先谈条件就要求讲和,背后一定有玄机。
纪信诈降掩护刘邦逃亡
汉高祖刘邦在与项羽争霸时,屡次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有一次,又在荥阳被项羽团团围住,眼看着刘邦就快要兵败被擒了。这时刘邦手下有个叫纪信的,因为和刘邦长得很像,便挺身而出,假冒刘邦出城投降。纪信坐着刘邦的马车,从东门出来宣称投降;项羽大军见机,立刻将纪信团团围住;趁着楚军焦点转移,刘邦却带了几十名随从偷偷从西门溜走。
项羽发现上当,气得把纪信活活烧死,但已然没用,已经纵虎归山了。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
敌人不断调动军队,布阵列势;这种摆开阵势所代表的意义,是准备与我决战。
半进半退者,诱也:
敌人大军,一下前进,一下后退,故意想让我以为兵形混乱,战力不佳,其实是诱敌策略。
以上六项是“兵形相敌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