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上汽的梦想与焦虑(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合作是互惠的。2002年上汽借助美国通用汽车的帮助,参与收购韩国大宇10%的股份。在2005年与蓝星集团争夺收购韩国双龙的过程中,美国通用甚至做了策应。上汽集团通过众多的股权纽带把美国通用与自己牢牢绑在一起。
对于一家中国的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集团来说,依赖外人的生存终究不体面。
上汽集团必须另辟蹊径。美国通用收购韩国大宇似乎给胡茂元提供了灵感。当年许多分析师认为 “谁赢得大宇,谁就是最后的输家”,因为它徒具弱势品牌,财务报表更是令人恐怖。但是通用却顺利获得了不少大宇基本现成的车型。上海通用的别克凯悦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雪佛兰SPARK都是来自大宇。
因此,在2005年4月份召开的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表示,上汽集团在制造领域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但在整车设计开发上却与国际水平存在相当差距。他说:“可以考虑利用全球资源,走出去,与其他厂家采取各种形式合作开发自主品牌。”
处于亏损中的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双龙汽车成为上汽集团的目标。1954年1月成立的双龙以制造公车、消防车等大型车辆起家,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制造Korando、Musso等SUV车款,近年来更是推出了Chairman、Rexton等豪华轿车产品。目前年产汽车18万辆,在韩国轿车市场占有率约为11%。
2003年底得到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批准,上汽集团成为国内惟一可以参与双龙收购的企业。当它按部就班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时,中国蓝星集团半路杀出,好在最后有惊无险。2004年10月底,胡茂元总裁与上汽集团总公司董事长陈祥麟双双飞到韩国与双龙签下了协议,正式从其债券银行手中收购双龙48.92%的股权。此后,上汽若在股市继续购入双龙的流通股,不久就可以超出50%的持股比例彻底控股双龙。
收购韩国双龙,上汽集团不仅可以获得其现有的产品类型,还可以对方现有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自主品牌的开发,完成德国大众阻挠其干成的事情。上汽集团为此提出了开发自主产品的新思路——由原来的“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发展”一条路径,拓宽为“收购国外企业合作生产、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多条路径。
但是双龙汽车本身技术力量并非强劲。它的技术来自与奔驰汽车的合作,就自主开发汽车技术而言,它远不如大宇汽车,更不用说现代汽车了。胡茂元曾经表示,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肯定要做,而且做就要做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水平的品牌。于是技术力量比双龙深厚的老牌汽车公司——英国罗孚被纳入视线。
罗孚公司是英国汽车业的灯塔,但是长期以来处于亏损境地。英国政府、日本和德国公司都曾尽全力拯救英国汽车业这最后一点“血脉”,但最终甩手。对罗孚而言,存活并发展下去的惟一出路是开发下一代新车型,但无法自己走出资金匮乏的困境。正在寻求技术支持的上汽集团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2004年6月,上汽集团与英国罗孚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据悉,两家公司将在华成立合资公司,并在中型轿车罗孚45的基础上合作新型轿车。
“上汽与罗孚更多的是在技术层面,共享技术平台的合作。”一位知情人士说,“利用罗孚的技术和上汽的资金,他们将共同开发一个新的汽车平台,而后各自在这个汽车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后续车型。”但是上汽收购罗孚似乎不可能。那么多公司玩不转的亏损企业,上汽集团如何能够使自己不陷入泥沼?
相比于独立研发的捉襟见肘,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却早已在手中。
早在2001年6月,上汽集团重组仪征汽车公司就已经决定将江苏仪征作为自主品牌的生产基地。上汽集团从美国通用公司欧宝S4200平台上引进多用途轻型客车,2002年7月28日,首辆取名“赛宝”的多用途轻型客车从这里下线。赛宝或可算做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雏形,只是并不成功。
2003年5月,上汽集团的股份公司上海汽车正式收购江苏仪征99%股权,2005年1月9日,上海汽车对外公告,正式收购仪征汽车1%股权,完成对仪征的全部收购,使其成为上汽集团全权控股的整车生产基地。上汽内部传出的一个消息是,上汽集团与英国罗孚合作的轿车项目将选定江苏仪征作为生产基地。
但是上汽从双龙汽车引进的车型将放到何处生产?上汽汇众似乎成为必然之选。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汇众由上海重型汽车厂、上海汽车底盘厂、上海第二汽车底盘厂组建而成,主要为上汽集团的两大整车合资公司提供车桥和底盘。但是随着2002年引进双龙源自奔驰公司的伊斯坦纳面包车,上海汇众目前已经开始转型为上汽集团的又一个整车生产基地。
根据上海汽车总经理赵凤高的描述,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生产事宜都归口到上市公司上海汽车旗下,使上海汽车—— 一家一提起来就被认为是零部件企业的上市公司——彻底变身成为继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之后的又一个整车企业,而收购仪征只是第一步。
上汽集团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生产自主品牌的轿车。在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中,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在乘用车和商务车的发展都比较均衡。相比之下,上汽集团仅有乘用车作支撑,商用车尚无法与其他厂家媲美。上汽集团因此全面进军轻卡、重卡、微型车和大客领域。 “就是要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没有说只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上海汽车股份的总经理赵凤高说。
如同韩国现代汽车经过20年打拼在轿车、卡车、跑车、豪华轿车、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建立了庞大的自主品牌阵营一样,上汽集团也希望成为全能冠军。除了已经收归囊下的柳州五菱汽车,江铃五十铃卡车、重庆重型汽车集团等都是其锁定的目标。为了拼出重卡的市场份额,上海汇众甚至将北汽福田的干将挖到上海。
蓝图已经呈现,但是上汽集团的黄金时代还远未到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