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序二 我们需要补课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陈惠湘
与建华先生见面讨论《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一书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从 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 角度,以一种检讨的态度来分析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他离开之后,我发现某 些观点他已经在自己的这本新作中有比较系统的阐释。
于是,联系到近两年来企业界、理论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和思考。我想《生 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这本书应该能够给读者提供很多启发。一如本书所言,中 国企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 自身的生存状态了。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书中涉及的一些中国企业。但是,冷 静分析,这种成功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本土市场条件下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它不表明我们一 定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一定就具备赢得未来的竞争力。
我想,即使把今天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业绩的中国企业包括进来,补课都是我们的一项 重要任务。补什么课呢?补基本功。这有点儿像游击队需要变成正规军的那种意思。在今天 以 前,我们的企业游击队太多,正规军太少,我们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游击战的成功。在今天以 前,游击队是中国企业的合理选择。那么,今天以后呢?中国企业也许还不能够放弃游击战 ,但与时俱进,仅仅是游击队的本事至少不能够在正规战争中全盘获胜。
补课就成为我们转变成正规军和赢得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稍作分析我们就可 以发现,那些竞争力表现持续良好的世界级公司和中国公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 系统性好,组织的感觉好。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指标项目上,例如制度、团队、文化等, 例如市场、技术、财务等,他们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很好的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达 成共识,把这称之为“木桶理论”。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路可以走得很长,很稳健。 建华在书中把这称作一致性。其实一致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时间一致的 概念,还有一个以均衡为标准的组织系统一致性的问题。
恰恰很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这种系统一致性,还存在结构性失衡。这些企业大多 数有特别突出的一些优点,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理由。同时,他们又存在明显的 缺陷,或者是制度的,或者是文化的,或者是团队的。这使得我们不免要担心他们的未来。 有人说,我们有太多流血奔跑的企业。我想这是自然的,因为我们中国企业起点都低,所以 更追求速度。追求速度就可能流血奔跑,关键是哪里在流血?假如是小腿肚子,那也还无大 碍,但假如是内脏出血,恐怕是要停下来。
建华有很强的使命感,他努力在用比较的方法去推进自己的实证性研究。尽管这条路 很辛苦,但本书之于读者的价值也恰好在此。
2003年10月31日于北京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