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二章 眼前有景道不得(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孙悟空所说的“方从海上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话,如果要追溯,应该是在秦朝时候,有个叫徐市的人跟秦始皇说,海上有不死之药吧。
但那是胡说,孙悟空在那个环境下,也是在胡说。他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难道不知道太上老君那里有“方”?
唐僧又用起了他的优势,“你要是三天不回来,我就念经,疼你到死。”
孙悟空只好茫无目的地出了万寿山,翻起筋斗云来到了蓬莱。正走着,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孙悟空上前叫道:“老弟们,作揖了。”
那三星见了,拂退棋枰,回礼道:“大圣何来?”
孙悟空自然是胡说一通,三个老头信与不信无关大旨。这个时候,寿星说了一句话。我们对这句话一定仔细一点。
“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闲,却来这里?”
先把这句话放下,接下来看。
孙悟空对这句话的回答是:“实不瞒列位说,老孙因往西方,行在半路,有些儿阻滞,特来小事欲干,不知肯否?”
福星就问道:“是甚地方?是何阻滞?乞为明示,吾好裁处。”
孙悟空实话实说道:“因路过万寿山五庄观有阻。”
三老惊讶道:“五庄观是镇元大仙的仙宫。你莫不是把他人参果偷吃了?”
三个老头惊讶到如此程度,镇元子的地位可见一斑。
孙悟空就满不在乎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说到怎么也出不去那袖子的时候,几个老头就道:“你这混蛋猴子,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若是大圣打杀了走兽飞禽,蜾虫鳞长,只用我黍米之丹,可以救活。那人参果乃仙木之根,如何医治?没方,没方。”
原来在神仙里,也有等级之分,而且分得还非常复杂。
那行者见说无方,却就眉峰双锁,额蹙千痕。他闯的祸让他失去了“去西天”的目标,而现在的小目标又无法实现。他自然是悲苦万分。
还是福星提醒了他:“大圣,此处无方,他处或有,怎么就生烦恼?”
行者道:“无方别访,果然容易,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只是我那唐长老法严量窄,止与了我三日期限。三日以外不到,他就要念那《紧箍儿咒》哩。”
三星明白了,就给他打保票说,亲自去万寿山跟唐僧说明情况,保证不会让他念经,你尽管去找“方儿”。
接着,孙悟空又到了方丈仙山,依旧是无方可得。然后,他又来到了瀛洲。
众仙见了,急忙趋步相迎。有诗为证,诗曰:人参果树灵根折,大圣访仙求妙诀。缭绕丹霞出宝林,瀛洲九老来相接。
孙悟空认得是九老,笑道:“老兄弟们自在哩!”
九老又说了一句话:“大圣当年若存正,不闹天宫,比我们还自在哩。如今好了,闻你归真向西拜佛,如何得暇至此?”
孙悟空将那医树求方之事,具陈了一遍。
九老也是大惊道: “你也忒惹祸!惹祸!我等实是无方。”
孙悟空只好道:“既是无方,我且奉别。”
最后,他转东洋大海,来到了落伽山普陀岩上,见观音菩萨在紫竹林中与诸天大神、木叉、龙女,讲经说法。
众所周知,最后是观音帮助孙悟空救了那果树。而那三山的神仙都表示出无能为力的架势来。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上面我也提到过),就是为什么道教的那么多神仙救不了果树,而佛教的一个观音救起来却易如反掌?
再看看上面两个道教神仙说的那两句话:
——“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闲,却来这里?”
——“大圣当年若存正,不闹天宫,比我们还自在哩。如今好了,闻你归真向西拜佛,如何得暇至此?”
从这两句话里,可以隐约看出,道教的人对孙悟空为一个佛教的和尚效力是颇有微辞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道教的神仙是不会救一个“叛徒”的。
当时,观音菩萨看见行者来到,即命守山大神去迎。
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那里去?”
孙悟空抬头喝道:“你这个熊罴!我是你叫的悟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 那黑熊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普陀,称为大神,是也亏了孙悟空。
他只得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提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孙悟空就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跟观音说了来的目的。
观音自然是有办法要使,没有办法憋出办法也要使。
观音之所以这样卖力帮助孙悟空,是因为唐僧的缘故。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即使磕破了头也不可能请动她老人家。
瓶到水来,水去树活,大家自然是皆大欢喜。镇元子不知是抽的什么风,竟然设了个“人参果会”。
这好像是千方百计找羊,找到了羊又杀了吃肉。实在让人费解。
孙悟空在四处求方的这段时间里和他在取经路上的目标不确定性是相似的。
他自己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能走出什么样的棋来,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来做事情。其实,在求方时候,他应该想到第一个就要去找观音,而不是去三山出丑。
所谓目标
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有可能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而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个普通的职员。
把这句话套在孙悟空的身上,你就发现,他根本不是现代老板所需要的那种好员工。其实,读书也是这样,一本书或者是许多书,读着读着便有了和登山一样的感觉。要爬上那一座座书山,需要付出的是执著和汗水。你心中要有个目标,不然,你只能在书山中瞎转,转了半天,你也许连下山的路都找不着了。
员工心中一定要有目标,一个是自己的目标,另一个是企业的目标。你所服务的企业要到哪里去,在你心里要有一个底,你应该知道企业可以到哪里,这就是你在企业里所需要有的见识,而这种见识就是你的目标。
孙悟空在心里的目标有时候很模糊,有时候很近。做完一件事情后,他也知道还要做事,但却不知道怎样去做。
这样的员工在任何企业里都不会呆太久的,因为当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还要去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就像唐僧,有妖怪来捉时,还要喊上一声:“猴子救我”,孙悟空才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和妖怪打上一场。
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他和八戒一样,在心里都有背叛这个团队的想法,他没有取经这个目标,只是为了保护一个老和尚而已。
之所以他一直不像八戒那样吵嚷着散伙,只是因为他的本事比八戒大,而且虚荣心让他从不服输。
至于目标,如果一定要说他有,实在是太牵强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