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撤离二湾(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原无锡阿尔梅的厂址,位于堪称“天堂之景”的太湖边的二湾。为了防止感光企业大量使用的化学原料污染太湖,柯达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撤离二湾。但是,一场风波却不期
而至……
1999年7月的一天,天色开始黑了下来。无锡城华灯初上,一片灯火通明,太湖沉浸在茫茫的暮色之中,湖水拍打着长堤,涛声传得很远。一辆小轿车却飞快地穿行在暮色中,直向太湖边的二湾驶去。车上坐的是面色有些焦急的叶莺,她正在用手机和当时的无锡化工局局长胡合生通电话。胡的声音也有些紧张,他说:“你先不要进来了,我害怕保证不了你的安全。”“胡合生,你一定要帮我这个忙,让我进去。”叶莺紧追不放。“好,我想想办法。”听口气,胡合生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
说这番话的时候,胡合生正在二湾的柯达无锡公司的一个大礼堂,这是原来阿尔梅开会用的礼堂。这个时候,礼堂内灯火通明,但空气中却弥漫着异样的气氛。一大群柯达无锡的员工,黑压压坐在四周,脸上满是气愤和不服的神情,紧紧盯着主席台上的人们。大礼堂的大门口有人在把守。主席台上,胡合生正在与旁边七八个无锡市政府官员在低声交谈。他们是无锡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劳动局局
长……一批很有来头的官员。总经理豪治没有了平日的冷静,一脸焦急,在主席台上走来走去。这个时候,没有谁能轻松。因为,他们被台下的员工困在这里已经一天了。叶莺急急忙忙赶过来就是来处理这一场风波。
“98协议”的执行,柯达合资公司的初建,“柯达因素”进来,“中国因素”进去,柯达中国正在慢慢形成,但这注定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刚刚成立不足一年的柯达无锡分公司,准备撤离二湾—原无锡阿尔梅感光公司的厂址,一场风波不期然降临。
在中国感光业的历史上,无锡的确有些不同之处:它以精明强干著称,在大规模引进时代,它主动选择了黑白路线,避开彩色胶卷的激烈争锋,最终没有陷入汕头公元和厦门福达的困境;在柯达全行业合资大谈判来临时,它又与阿克发抢先建立了第一家中国感光合资企业,打出阿克发牌,在大谈判中为自己争取利益……
对比中国感光企业所在地,原无锡阿尔梅选址之美,恐怕也无出其右。一面是一望无际的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线,一面是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没有人能够想像在这里会有一个感光工厂掩藏其间。阿尔梅就在这碧水群山之间,在中国感光史上飘逸着江南的风情。据说,当年来到阿尔梅的柯达人都莫不赞叹。但正是在这样的“天堂之景”中,埋藏着深深的隐忧。感光企业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原料,所以很可能污染太湖。柯达大中华区的环境总监,注意到1998年江苏省对太湖的保护条例颁布,规定在通告之日起,5公里的范围内不准再兴建化工企业。
尽管阿尔梅建厂已经是20多年前的历史,而且柯达在进入二湾后,就投入500多万,解决太湖取水的问题、氨的排放问题、水循环的问题,但对于柯达这样的跨国公司,有着遵守法律的传统,政府既然已经明确发布保护太湖的法律,就不好待在二湾了。毕竟在太湖边,不好承担污染太湖的法律责任。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三大合资企业的分工体系中,无锡成为影像药水的生产中心,自然“撤离二湾”对柯达来说是明智的选择。
但总经理豪治突然发觉,他要再次面临人员“分流”的局面。因为在柯达无锡不再进行X光片的生产之后,原来招收的530名员工对于冲洗药水生产来说就太多了,只能留下不足200名员工。这意味着将有300多人要再次面临分流。
本来,第一次重组从1 400人中考试选择530人,就已经是一个地震,柯达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心血。从1998年6月到1999年6月,柯达对员工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英语培训、电脑培训、西方管理、柯达企业文化、柯达价值观……人均培训超过100小时。这500多人被认为是在公平选拔程序中,进入柯达的优秀人员。这本来是一个荣誉,但分流又来了。
考虑到事情的难度,柯达无锡一定要与政府谈,将再次分流员工作为前面一揽子合资计划的延续。无锡市政府认为是企业自己的事,但因为“98协议”的影响力,最后决定介入。当时议定的程序是柯达一次性将补偿分流员工的钱,转给无锡市政府,再由政府来负责安排分流职工。这几乎沿用了“98协议”的方式。但无锡市政府认为这笔钱应该创造再就业,准备把钱转给化工局用来创造就业岗位。据说,化工局曾找到阿尔梅,要把钱给阿尔梅,让被分流的员工回阿尔梅上班。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