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负荷工作无怨悔,以苦为荣最乐观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载人航天技术的跨越,更是载人航天精神的升华。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及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枯燥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中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应归功于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和为此而付出生命的科技工作者、无名战士。由于工程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十几年如一日,顽强奋战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线,许多同志夜以继日,夙夜不寐,他们放弃了多少节假日、休息日已无法统计。负责装配工作的马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马利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车间的二组组长,他曾经全程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火箭装配工作。在组装“神舟”六号的火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马利。
忠诚度与敬业精神时,马利他们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提出,“神舟”五号在上升过程中火箭的振动过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部门急需将一枚空置了6年的实验用火箭清洗改装。由于任务紧迫,清理一枚长度近60米的火箭,给马利和他的工友们的时间只有两天。马利说:“当时打开舱门以后,比想象的还要脏得多的多,火箭里面3.35米的直径,能着灰的地方都是灰,而且最厚的地方有一个手指头那么厚。由于是冬天,比较冷,而且操作是在车间外面进行,我们都穿着棉衣,用水擦的时候,衣服都湿透了,鞋也湿透了。”很多人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利他们按期完成了所有工作。后来设计人员正是在这枚火箭上完成了所有试验,使“神舟”六号飞船完全解决了杨利伟提出的振动问题。“在这岗位上干了快30年了,有苦也有累,但亲眼看见亲手装配的火箭一发发地升入太空,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受的这些苦和累,也值了。”这就是马利这么多年来的感慨,他的话也代表了所有中国航天人的心声。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他们任劳任怨,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航天人最大的精神支柱来自爱国的责任心,为了给国家争光,为了完成一项项关键技术的攻关,许多同志连续几十个小时在实验室研究实验,全系统有7位像马利一样的优秀员工,将个人的价值融入航天事业,事业的发展成就了个人的价值。
重要的科技和管理人员由于积劳成疾在岗位上献出了生命。献身航天事业,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是航天人的职业要求,航天人始终坚守自己的天职与使命。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坚守自己的职位,尽一切努力把工作做好,这是每个职业人必备的素养之一。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多苦多累,他们都承受,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努力。每一分收获都需要付出代价,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全体员工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一味地空想只能意味着失败,只有确立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积极行动,才能成就未来。坐享其成只会让你坐吃山空,游手好闲常会伴随着不思进取,意志消沉。现代职场中,懂得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员工,才是好员工。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一条完美的职业轨迹,唯有依靠勤奋,任劳任怨,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便会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现在有些人办公室里没有空调怕热,没有班车怕走,加个班嫌累。其实,和航天人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中国航天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列,为了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遇到了困难、生活清苦,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我们要始终相信,只要肯吃苦,满地都是金子。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当一味地责怪他人,怨天尤人,要站起来,满怀豪情,铿锵有力地向既定目标前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