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7节 二度向南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深圳“二度向南”构想深港金融一体化
2004年2月24日,深圳市领导李鸿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推动深交所开设中小企业板”。
与此同时,在深圳社科院于2月中下旬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打造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专题报告中,一板两市被列为24条力荐措施之一,并予以着重论述。
深圳打造金融之都的冲动远远不止于此。在2月下旬举行的深圳两会上,来自金融界的多位代表,提出了打造内地第三金融中心的出路:深圳向南——加强深港金融合作。
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福田支行副行长苏跃在《借CEPA机遇,促进深港金融业一体化发展》提案中称,深港金融一体化的切入点在于建立共同的金融专业市场,这主要包括外汇、货币和资本等三个市场。
同期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向深圳市委、市政府提交的《打造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专题报告亦称,深圳金融市场是大香港金融中心的延绵区,具有“双重身份”。而深圳市银监局副局长熊良俊则直指深圳银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即资产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业务增长和收益增长均不相称。“解决金融问题,提升金融地位,都需要问计于香港,这或是深圳金融业的前途,相信也是一条捷径。”一位人大代表说。
深圳的诞生是因为香港,而现在,年方弱冠的深圳依然需要香港。
李鸿忠在2月24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强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积极配合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鼓励支持香港中小银行在深发展。”次日,香港银行开始经营个人人民币业务。
按照央行的安排,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为其承担结算。截至2月22日,已有3.372亿元人民币现钞被分三批从深圳运往香港。就在月初,永隆银行等3家港资银行进驻深圳。而来自深圳保险界的消息称,有3家香港保险公司计划落户深圳。
这都意味着CEPA已经全面启动。
对此,苏跃说,面对CEPA的实施,深圳的机遇在于与香港进行优势互补,实现两地经济一体化,而金融一体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深港金融一体化的切入点在于建立共同的金融专业市场。”
苏称,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外汇市场,争取使深圳率先成为双货币流通、本外币自由兑换、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二是货币市场,争取使深圳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做好人民币回流工作及增加货币市场交易品种(如逐步放开国债二级市场);三是资本市场,包括引入境外企业来深上市,吸引境外资金尤其是香港基金来深交易和投资,探讨深港交易所联营可能性及构建高科技企业融资中心等。
深圳发展银行董事周林则建议,促进深港基金业双向开放,放开香港与国际基金公司在深圳建立投资机构限制,并鼓励合建基金公司等。
2月下旬,深圳市社科院在向深圳市委、市政府提交的《打造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专题报告中,将深港合作和先行先试、创业投资一起作为深圳金融中心的三大支撑点,并称“这是深圳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信心所在”。
在深港合作方面,专题报告提出了四条措施,包括积极鼓励香港银行参股本地银行、加大引进香港金融专才与金融机构的力度、创建深港资本市场“一板两市”合作机制和加强深港保险业合作等。
其中,在鼓励香港银行参股本地银行中,专题报告建议开出的条件包括:单个和全部香港银行持股分别可达到30%和40%的比例上限;市政府和国有股可让出第一股东位置,整体持股比例可低于20%;国有股可不占半数以上席位,并在中央支持下探索成立外资股超过40%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
据一位参与《打造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专题报告起草的人士介绍,该专题报告系由深圳人行、证券、银行、保险、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参与。鼓励参股能开出如此优惠的条件,可见加强深港金融合作已成为深圳金融界的共识。
(本报记者彭鹏)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