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如果绝对的权力,会造成绝对的腐化,那么,不断的竞争,就能造成不断的进步。}

  ◎故事1:只管向我报告◎

  {在一个公事公办的组织当中,对立并不代表敌对,而代表各自“相对地直立着”。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不偏私。}

  “听说你们经理要移民,你为什么没跟我说?”小王才进门,太太就追着问。

  “干吗跟你说?又轮不到我。”小王没好气地把公事包摔在沙发上。

  “经理离职,不由你这个副理升,由谁升?”“你少罗嗦好不好?”小王更有气了,“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有两个副理呀?你又难道不知道,江副理是总经理的表弟?”“他不是已经有一个表弟在做业务部经理了吗?”“是啊!再把另一个升上来做生产部经理,不是正好?”小王转过脸,“我问你,要是你做总经理,你升谁?”“升你!”太太指着小王,理直气壮地说,“当然升你!不信我们打赌!”

  一大早,小王就被叫进了总经理办公室。看到满脸笑容,小王知道那是安抚他的前奏。果然,总经理说了:“王副理,你知道江副理是我的表弟,他也一直在争取经理的职位,前两天我姨妈还出了马,他哥哥更是大力推荐。”“我知道!我知道!他确实是最佳人选。”小王不断点头。

  “好极了!你很谦虚。”总经理站起身,转过桌角,拍拍小王,“我决定升你做生产部经理!”小王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知道你特别努力,不升最努力的人,升谁?”总经理的声音像从天上传来,“你虽然没什么后台,但是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后台。你不必顾忌江副理是我的表弟,业务部有什么不对,只管向我报告,我支持你!”

  小王升上去,全公司的人都跌破了眼镜。据说业务部经理气得脸都绿了。原来跟小王平起平坐的江副理更不用提,听说已经打算另谋高就。

  倒是总经理在同仁的眼里,好像头上戴了一圈光环。他能够用人惟才、大公无私,真是太伟大了!只是,业务部和生产部之间的紧张状态,也可以想见。生产部的东西稍慢,或出点问题,江经理就去上面告状。业务部接单子,稍微不努力,小王也立刻上去参一本。据说小王自己,还亲自抓回了两件业务部没做成的买卖呢!搞得江经理面子不知往哪儿摆。

  这种对立,岂不是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吗?不过,也妙!公司的业绩不但没下滑,反而一路上升,很多原来不打交道的贸易商都自己上门。年终奖金发下来,全公司的人都乐开了。

  ※·※·※·※·※·※

  更乐的是小王的太太,因为她赌赢了。小王的年终奖金,全进了太太的荷包。

  ※·※·※·※·※·※

  {想一想}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一团疑惑。从中国人家族企业的角度看,当然应该升自己的亲戚。为什么这位总经理却升了“外人”呢?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

  总经理是不是因为大公无私,而提升了领导者的形象?

  小王能以一个外人而获得重用,是不是会加倍卖命?

  业务部经理发现自己表哥毫不徇私,是不是特别警惕?

  小王的生产部会不会因为江经理的挑剔,而更注意品质、产量与交货时间?

  江经理会不会因为小王盯得紧,而愈加拼命拉生意?

  相反地,如果这两个部门全由自己人(江氏亲兄弟)做,那个自己人,又不完全是总经理的自己人,这当中问题就产生了。

  客户对产品不满意,反映给业务部,如果是小声,很可能被压下来,不让老板知道。

  生产部如果明明加班就可以做出来,却不想加班,是不是可以跟业务部疏通:“不要接这个单子,就说我们订单已经满了。”你会发现当双方对立时能办到的事,不对立的时候都办不到了。这是因为,在一个公事公办的组织当中,对立并不代表敌对,而代表各自“相对地直立着”。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不偏私。

  于是,那对立成为公事公办,毫不通融。那对立,也是彼此监督、相互竞争。

  监督之下,各种弊端都会浮现;竞争之下,必然产生更大的进步。

  ※·※·※·※·※·※

  这个故事,是告诉经营者和领导者,不要认为都用自己人是最好的。自己的人可以用,但他们必须是对你绝对效忠的自己人,而不能让下面人之间的徇私,超过对你效忠的程度。如同故事中,江经理和王经理(小王),都是总经理的自己人。一个是亲表弟,一个是亲自提拔出来的好部属。江与王都对总经理效忠,却彼此是客观地各尽本职。

  相反地,如果王与江的私交有可能超过“公事公办”的程度,则不是好现象。

  不论在政治、军事、商业界,聪明的领导者,都知道怎样安排部属之间的“权利均衡”,使领导者能不被蒙蔽,也减少部属联合叛变的可能(包括商业界下属一起离开公司,另起炉灶)。

  ※·※·※·※·※·※

  再从部属的角度看。如果你是个没有背景的人,绝对不要因此认为争不过那些“有关系”的。要知道,“没背景”可能正是你的优点,你可能因此而找到“背景”。

  此外,如果你喜欢拉小圈子,也必须小心。在主管者的眼里,小圈子不但最容易惹闲话、造是非,而且最易作弊。你尤其不可跟业务上应该“客观对立”的人拉小圈子。譬如你是会计,他是出纳,你们走得比谁都近,似乎形影不离。据你想,这两个部门本来就该合作无间。但是你也要知道,商业界的一句老话:“会计兼出纳,弊端丛生。”所以,私交是私交,公事仍然要公办,如果有公私不分的现象,绝对是大忌。

  ※·※·※·※·※·※

  当然,如果领导者采取“直接领导”的方式,也可能造成两个缺点。

  第一,是“马屁精”型的部属,巨细靡遗地向你报告,造成累死领导者、不能分层负责的情况。

  第二,是你经常会听到闲话,不是这边告一状,就是那边参一本。

  面对这两个缺点,你必须一方面做到充分授权,要求部属分层负责,一方面对于各种“小道消息”,要有过滤的能力。你尤其要多听少讲,免得部属拿你无心的一句话,“鸡毛当令箭”地下去传递,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记住!一个开车时闪躲路上每个小坑洞的人,常有较高的出事率。中国更有句俗话:“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一个对于部属告的每个状,都作立即反应的人,绝对不是最佳的领导者。

  领导者怎样使属下各尽本职,客观地对立,而不是主观地敌对,以避免徇私、腐化,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请继续看下一个故事。

  ◎故事2:苍蝇难飞◎

  {拍电影的人,最怕片子没上演,盗版录像带已经满天飞}

  谈今天这笔生意,陈董事长决定亲自出马。不但因为这是笔大买卖,而且由于要制造的不是普通东西。

  其实陈董事长这家贸易公司,既不负责制造,也完全不管设计,他只是跟国外的大厂商签约,拿别人的样品回来,找国内的制造商照样生产而已,连使用的材料都由国外厂商提供。

  道理很简单,就譬如这次接的衣服,丝是中国生产的,纺织和印染却是意大利的,而今则运回本地缝制,那些外国精明的生意人,既要维持最好的品质,又要降低成本,常把一样东西分在世界好几个地方制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杜绝仿冒。如果从原料到成品全在一地制造,很容易就被不肖的商人摸清楚,偷偷多织几百匹布料,从后门运出去,照样缝制,有谁能分辨呢?因此,这次国外那家名服装公司,除了衣料管得紧,而且千叮万嘱,绝对不准半件成品溜出去,也可以说就算在此地制造,这儿的人要穿,也非跑到外国原公司购买不可。

  这正是陈董事长今天亲自出马的原因。

  ※·※·※·※·※·※

  “您放心,我们工厂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不但保证品质,而且保密到底,就算掉在地上的布屑,都全部销毁。”来谈生意的本地制造商挤了挤眼睛,“您要知道,现在外面搞仿冒的人太多了,他们即使捡到一小块布料,都可以照样做出来。结果你的还没上市,他仿造的东西已经满天飞了。”“只是手工也非常重要,不知道您工厂的工人怎么样?”陈董事长还是不太放心。

  “笑话!水准一级棒。”制造商大笑了两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名片,“您看看,都是世界名牌,统统由我制造,怎么样?”突然拉拉自己衣服,“哦!对了,您看看我身上这件夹克,做工怎么样?”陈董事长走前两步,细细看了看剪裁和车工,“确实不差,佩服佩服!我还真想买这么一件呢!”“哎呀!您喜欢就拿去。”制造商可真爽快,居然脱下来,一把塞进陈董事长的怀里。

  陈董事长愣了一下。

  “不要客气啦!”制造商笑道,“您再要,我那边还有,帮一家英国公司做的,大家都说好看,我小舅子也拿了两件呢!”

  ※·※·※·※·※·※

  {想一想}

  拍电影的人,最怕片子没上演,盗版录像带已经满天飞。

  做服装设计的人,最怕自己的新款式还没推出,已经有仿制品满街跑。

  前面两个“最怕”,毕竟都不是真货,而是拷贝或仿制品。更可怕的是在你货物推出的同时,竟有百分之百的真货,由后门溜进了市面。

  谁最可能做出跟你一模一样的东西?当然是为你制造那些东西的人。

  当你订做十万件的时候,他如果造了十一万件,并且从后门把那多出的一万件流入市面,你怎么可能分辨?除非你在每件衣服上都盖个章,否则,即使你拿在手上,也分不出那衣服是真还是假。

  因为它是“真的假”,百分之百真,却又不合法的制品。

  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防止呢?故事里已经说了--控制原料是一种方法。

  你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伪钞很容易被发现吗?因为印钞票的纸张是一般人买不到的。同样,如果你的衣料是特别订制,独一无二的,你又能很精确地算出,每件衣服所需要的布料和“耗损率”,然后严格要求对方交货的数量不可比你估算的短少,就能把弊端减到最小。

  相反地,如果你偷懒,只是把设计图交给一个制造商,由他帮你去买料子、裁剪、缝制,甚至找一家他熟识的。经销商拿出去卖,你的麻烦可就大了。

  请继续看下面值得你推理的故事。

  ◎故事3:落入谁口袋◎

  {图省事,而把东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经常是最不明智的。因为又贵、又危险。}

  马社长最近真是得意极了。尤其是跟同行的朋友一起逛书店,总看见自己出版的新书,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连书店的店员都主动对马老板说:“您这本新书真畅销呢!”“马老板最近发了!”同业的朋友直对马老板拱手。

  “不敢当!不敢当!”马老板客气,“没赚几个钱!”马老板确实没赚多少。他常纳闷:“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说这本书畅销,我印的数量却不见得比不畅销的书多多少,也没多赚钱呢?”这一天马老板正好有应酬,路过自己的仓库。平常难得去一趟,也就顺道进去看看。

  仓库里真是堆积如山,连马老板都吓一跳。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压了这么多货。”马老板走到畅销的那本新书前面,只见由地面堆到了天花板。马老板数了数,摇摇头:“奇怪啊!我库存账上是四千本,怎么居然有六千本。难道账记错了,还是印刷厂印错了,印多了?”

  ※·※·※·※·※·※

  {想一想}

  这个短短的故事,你看懂了吗?

  慢慢想想,玄机在哪里?为什么马老板仓库里的量,比马老板订做的多了?

  马老板只订了四千本书,也只付了四千本的纸款、印刷费和装订费。哪儿有那么好的事,居然多出了两千本?

  那两千本马老板没出过钱,又是谁出钱印的呢?

  只是再想想,过一阵子当仓库里这六千本书都卖出去之后,马老板的账上是收入四千本还是六千本的书款呢?

  如果只出现四千本的收入,另外那两千本的收入到哪儿去了呢?

  你大概渐渐摸清楚了吧!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这位马老板不太能管事。居然从纸行、印刷厂、装订厂,到总经销,都没能跟马老板有好的沟通。

  再不然,马老板就是把东西交给一家印刷厂,说:“你们帮我叫纸、制版、印刷、装订,到时候账单一起开来,免得我一家家找了!”天哪!这世界上有多少生意人不是这样图省事呢?难道大家不知道这是最危险,也最不划算的吗?

  他凭什么帮你找别的相关厂商,他能不拿点回扣、介绍费吗?这是应该的啊!所以,你必然多付钱。

  更可怕的,是当你的货物畅销时,你订四千,他做六千,两千本从后门出去了,你能知道吗?

  还有更毒的,也是马老板碰上的,居然公司人员跟经销商串通,多印的两千本也进了马老板的仓库。当经销商去取货的时候,假如每次取四百本,出货账上也是四百本,实际却拿走六百本。取十次货之后,账上四千本卖完,实际卖了六千本。马老板能知道吗?马老板是不但被人盗印,而且提供仓库,让对方堆赃物啊!

  由这个例子,你要知道--图省事,而把东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经常是最不明智的。因为又贵、又危险。

  但是,如果你说:“我是新手,不懂怎么做,当然交给一家最方便。”那么,我建议你试着抽出中间一个步骤,由你另外找一家来做。譬如一本书,文字部分的制版、印刷、装订都交给一家,只有封面换一家做。于是,你只要掌握封面的印刷量就成了。即使有人作弊多印两千本,他却只能拿到四千个封面,而做不成另外两千本书。

  当然,你也可以印复杂花纹的蝴蝶页(书籍封面与内文之间粘的纸寅)或特制印花,贴在书中。

  以此类推,订制衣服时,你可以从海外特别做一批扣子。只要你掌握别人怎么也做不出一样的扣子,就能避免“百分之百真实的仿冒品”从你厂商手上流出去。

  总之,最聪明的方法,是让分工的各厂商和你直接联系,而不让他们在“横向”上有太密切的沟通。这是另一种“对立”政策的运用。

  请继续欣赏下一个小故事。

  ◎故事4:毛病大家说◎

  {要冷眼看人生,在那许多人际利害的矛盾中,累积自己的知识}

  接过书,小青真是兴奋极了!这是她主编的第一本校刊,翻开第二页,就有她的文章。

  她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又看,觉得好亲切。每一篇东西,都是由同学投稿中选出来的。最前面是作文比赛得奖作品,然后有优美的散文,再下来是跳跃的新诗,最后则是厚重的小说和论文。

  “这是照指导老师讲的,一本杂志不必细看,只要翻过去,就能感觉轻重和疏密的节奏。”小青心想。只是当她快速翻阅的时候,却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为什么版面一下高、一下低,跳来跳去,不在同一个位置呢?为什么文字一下浓、一下淡,会变来变去呢?小青找几位编辑开会之后,决定请装订厂和印刷厂的老板来谈谈。

  ※·※·※·※·※·※

  “哎呀!这本书装坏了嘛!折纸就没折准,钉子又钉歪了!”印刷厂老板拿起书就叹气,接着把毛病指给大家看,“太糟了!你们可以扣他钱!”印刷厂老板才走,装订厂老板也气喘吁吁地赶来。小青马上把毛病指给他看。

  老板直抓头,把校刊翻了又翻,还拿起几页,对着灯光看,突然大声叫道:“你们看!你们看!我虽然装得有毛病,实在也因为印得不好,不信你们透光看看。”举起一页,“前一页和后一页的数字页码,都不在同一个位置。”装订厂老板一边鞠躬,一边神秘兮兮地笑道:“我们下一次要改进。但是我也要偷偷跟你们说哦,我看这本书不是那家厂印的,油墨一下深、一下淡,八成是太忙,外包给别家小厂印的,你们可以扣他钱。”又把手指放在唇边,“千万别说我讲的!”小青立即又打电话给印刷厂。

  老板在那头怔了半天,没说话。最后终于开了口:“老实告诉你,最近我们实在太忙,你们又要赶在青年节,实在印不出来。可是外包的那家厂也不错啊!版位虽然没印准,油墨不匀全是因为纸不好。你们订的是什么纸啊?又粗又掉纸毛!”

  “是最好的道林纸!”小青说。

  印刷厂老板笑了起来,炸得小青耳朵直疼:“不要笑死人好不好?连模造纸都不够格!”

  学期结束,校刊社开了个检讨会,把这次学到的经验一一写下来,以便交给下一年编校刊的同学。大家相信,明年的校刊不但比今年印得更好、更厚,而且可以印得更讲究。

  为什么?

  因为今年足足扣了厂商三分之一的纸张费、印刷费和装订费,省下不少钱,可以明年用。

  ※·※·※·※·※·※

  {想一想}

  这个故事谈的是另一种对立。

  在小青分别约谈印刷厂、装订厂和纸厂老板之后,由于他们彼此的推卸责任和批评,不但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学到不少专业知识,而且省下许多钱。

  相反地,如果小青不是分别交给三家厂,而是由“一家包刭底”,她就很难听到真话了。

  想想,如果是你一人承揽这笔生意,无论纸张、印刷或装订出问题,都是扣你的钱,你会不掩饰吗?此外,如果三个老板同时出现,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大家都是同业,谁好当面说对方的不是呢?要说,也是偷偷说啊!无可否认地,这运用了人性,但是如果这样得到的是真相,这样能不被欺骗,又有什么错?我们只是将对方各个击破罢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处处利用这种智慧,让外行的自己退到另一个角度,冷眼旁观地听那些对立的人说话。然后加以组合、分析,成为我们的结论。

  记住!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冲动地去争吵,要冷眼看人生,在那许多人际利害的矛盾中,累积自己的知识。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