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慢城运动:回归自然的尝试

作者:栾习芹

字体: 【



多小城市的加盟。有300多个城市先后咨询加入慢城模式的途径。同时,现有的60多个慢城也在接待一批又一批对这种生活模式感兴趣的国际访客。
  这些城市加入慢城模式的目的多种多样,有的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土文化,有的为了发展特色旅游。也有的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最近。英格兰的阿尔山姆(Aylsham)成为英国第二个加入慢城运动的小镇。它的市长说,“全球化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抹杀了每个城市的特点。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变得越来越相像。为了保持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阿尔山姆应该变成一座慢城。”
  慢城运动已经形成一个国际网络,在这里,不同城市之间可以交流它们关于建设慢城的理念和经典案例。每个慢城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去实践慢城哲学。比如,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小城齐亚维那。人们成功保护了一些濒临失传的烹调方法。最有名的是一种称作Violino的熏羊腿。经过在当地独特山洞中进行风干之后。这种羊腿便成为了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美味。在德国,乌伯林根的农民首次拒绝种植转基因作物,而赫斯布鲁克和沃尔德科奇的农民则直接与饭店建立了合作机制。他们的有机农产品可以直接进入餐厅。
  前奥维托市市长西米奇正在编写一个总结慢城理念的手册。计划于2008年10月出版,届时将成为指导全球慢城运动的指南。西米奇说:“在日本,许多城市愿意接受我们的口号,但是在实践中却偏离了我们的理念。在韩国。也有许多城镇不断向我咨询建设慢城的事项,我对他们能否实现我们的理念感到怀疑,不过,我们不久将派出一个代表团去那里看看他们想要做什么。”
  尽管不符合加入慢城运动的条件,欧洲的一些大都会也开始实施一些慢城运动所倡导的政策。无论罗马还是巴黎,都在设法降低道路上的噪音污染。伦敦也开始通过单独收费来降低驶入市中心的车流量。
  然而,慢城运动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是在其发源地意大利。一些固有的恶习仍然难以戒除。在布拉,人们依旧喜欢在手机里喋喋不休地与朋友闲聊,这使得降低噪音污染的努力大打折扣。新近增添的五名交警也难以控制人们心中那股开快车的冲动。汽车和摩托车依然在大街小巷中横冲直撞。在奥维托。尽管有着中世纪般的美丽田园景色。但是一些商店因担心利润减少而强烈反对在市中心完全禁止汽车行驶,在路边的咖啡店里仍然可以买到可口可乐。
  
  慢下来,富起来
  
  慢城理念并不是简单地以牺牲效益换取舒适生活。在有的地方,它还能创造经济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在布拉市,慢城模式带来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失业率下降到5%,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悠闲的餐饮,恬然的氛围引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游业又拉动了商业发展,零售额每年以15%的速度上升。
  58岁的布鲁诺·博盖蒂开了一家熟食店。最近他做的食品已经满足不了游客对美食的需求。他不得不扩大规模。现在他还增添了一些本地特色食品。如香辣烤串、喷香白蘑、美味的意大利面。他还把地下室改造成一个酒窖。储藏了大批的葡萄酒。
  慢城运动改变了当地的商业模式,商店里出售的是有机香肠和手工制作的巧克力。那些机器制造的快餐食品在当地根本不受欢迎。人们决定慢起来。细细想一下。然后去享受手工制作各种美食。
  高速度、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使人们疲惫不堪。许多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寻求和缓、安逸的生活步调。年轻小伙保罗·李诺蒂是一位IT业者,他专门从都灵来到布拉,租下一套公寓。他说,“在都灵,做每件事都要急匆匆的,我已经受够了。这里的悠闲自在提供了另,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
  
  从慢城到慢活
  
  慢城运动最初是由少数爱好美食者所设计的理念,但是现在它已经引起更为广泛的文化讨论。这一理念在世界范围的漫延使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以较人性化、较平和的方式做事原来有那么多的好处。
  于是,一些形形色色的慢活运动便流行开来。今天,其内容已经扩展到饮食、工作、旅行、运动(瑜珈、太极)、性爱、医药(草药、顺势疗法)、教育乃至都市设计,无所不包。
  在英国,一些家庭开始反对套餐旅游,提出慢旅提议,主张以自行车、轮船、火车、步行代替飞机,既放慢速度,又真正享受度假的乐趣。有一家名叫“slowlab”的公司提供慢邮服务,将不重要的邮件,以较慢速度传送,希望接收邮件的人可以乘机喘一口气。《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莫兰2007年3月开始倡导慢新闻运动,让人们有机会充分欣赏创新、积极但却耗费时间的好故事。
  在美国,手工面包师傅再度兴起,用古法酿造啤酒的作坊暴增到1500家:而从家中菜园、农场直接拿蔬菜出来贩卖的农夫市集。如今变成家庭主妇最喜欢去的购物场所。
  慢活,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并不是要将每件事情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而现代化的世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尽量以音乐家所谓的tempo Giusto(正确的速度)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也没有万用的守则,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步调。
  慢活,是一种文化。它随着加拿大记者卡尔·欧诺黑的著作《In Praise of Slow》(中译《慢活》或《放慢生活的脚步》)一书热卖而传播至世界各地。它被翻译成28种语言,在数十个国家销售,并在四个国家挤入畅销书排行榜。欧诺黑本人也因此而感慨“悠闲代言人的角色占据了我全部的生活”。在中华文化圈,台湾旅居巴黎的美食作家谢忠道所著《慢食》一书。也使人品味到另一种饮食文化。
  慢活,也是一种境界。从容不是懒惰,闲适不是无聊,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后的神闲气定。
  如果你也曾被快节奏、急匆匆的都市生活累得精疲力竭,不妨尝试一下放慢生活的脚步,放下压力,放宽心情,这也许会让许多平日不甚注意的琐碎生活充满惊喜与情调:下班后悠闲地走进厨房,为自己做一顿美味的晚餐;晚饭后到街边的小书店。喝着咖啡,和店主辩论一番,然后选本心仪的旧书回家享受:周末的时候与家人一起骑车到郊外。于扶疏草木间漫步,重新享用新鲜空气、鸟语虫鸣、花香绿荫……
  找到自己快乐的生活步调。寻求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境界。真正的回归到生活本质,重启对生活和自我的重视。
  
  (责编 枫 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