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自然科学家赫胥黎著《天演论》说:“宇宙之变迁,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者尔。”马克思、列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诞生,开辟了一条使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的道路,推动社会由低级不断向高级发展。
彭雪枫同许许多多新四军将领一样,他一来到淮北抗日根据地,就投入了这场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了。
彭雪枫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战士,他在中华民族危难的苦苦岁月里,刻苦研究马克思主义,努力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担负起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
这是彭雪枫写给他妻子林颖的一封信:
……先告诉你一个值得向我庆贺的好消息,即我从1943年以来唯一的愉快的心情,读完了并缩短了我的读《党史简明教程》的计划。你离开之第二日——3月8日我开始读党史,原订计划是十天读完它。全书共四百三十页,每天读一百页,幸而没有耽误,终于两次缩短了计划,请你替我高兴吧。因此增加了我读理论书籍的信心,并立即定下一个决。心,这个决心是与芝围同志闲谈之后定下的,就是读完了党史之后,继续阅读所存的《列宁选集》,这是与党史有密切联系的,如帝国主义论,两个策略,做什么,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及其它等。倘以读党史一样的速度的话,二十天之内就可读完了。之后,再温习一遍《辩证唯物论教程》,最后以三个月时间粗读一遍《资本论》,三大卷的三四千页,要无特别事故,应该读完了。我决心今后少读杂书,努力于古典的基本的理论著作。我想是可以的吧。请你预祝我的成功!读理论书籍的兴趣是会逐渐养成的。
给林颖写了这封信后,彭雪枫又拨了拨小油灯的灯蕊,写了一张小纸条,作为座右铭:
埋头,埋头,再埋头!
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
小油灯呵!你照亮了小屋,照亮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在沉沉黑夜里,闪现出一丝丝清亮的光辉。
因为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彭雪枫又是指挥千军万马,日理万机,形势瞬息万变,他的这个读书计划不可能完全如他所愿,但他的实践,却铸造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性。
彭雪枫的书籍不少,但行装却很简单:一床被子,一条毯子,一床被单,其它就是随身的衣服。
提起他的一床被子,还有一段经历。那是1937年彭雪枫在山西太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当主任时,一位爱国民主人士送的。当时,彭雪枫是以八路军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在山西活动的。一位少将,在常人眼中,工资是不少的。但彭雪枫却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清白,吃的、穿的、用的,都很简朴。一次,一位爱国人士到他那里做客,看到这种情况后,吃惊地说:“你在这里为抗日筹措资金、物品,难道就不能买点日用品!被子都破了,应该换一条了!”
彭雪枫笑着回答说:“现在国难当头,筹措的每一块钱,都是民众勒紧裤带省出来的,应当用到抗日战争中去,我怎能拿它买东西呢?”
客人听后,十分敬佩,回去后,让人送了一床被子给彭雪枫。彭雪枫本打算不要,想退回去,但考虑到与爱国人士的关系,怕伤他的感情,就收下了。
彭雪枫来淮北,还是带着这床被子。许多年来,这床被子跟随他转战南北,风吹雨打,日晒夜露,打湿了晒,破了补,颜色褪了,补了摞补丁。师供给处几次要为他换一床新的,都被彭雪枫婉言谢绝了。1941年9月,彭雪枫和林颖结婚,同志们发现他的被子破得棉絮都露了出来,要给他办一床新的,他也坚决不同意,对大家说:
“不必了,战争年代经常行军打仗,行迹不定,就是新的也容易弄旧。这床被子虽然破点,但还干净,同时又是爱国人士相送,也算留个纪念吧!”
四师在淮北,经常住到水网地区,夏天蚊虫多。当时部队都没有蚊帐,供给处为了首长能休息好,特地为彭雪枫做了一床蚊帐。彭雪枫见到蚊帐,抓起电话打给供给处长说:
“你送来的蚊帐我看到了,可惜我没有用蚊帐的习惯,也没有这个必要。”
说罢让警卫员将蚊帐退回,供给处长还想解释。彭雪枫语重心长地说:
“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艰苦朴素,才能保持党的一贯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后勤部门的同志,要牢牢记住,不要只关心首长们的生活,而要更多地关心战士们的生活,这是后勤干部应该具备的群众观念和品质。”
一次,部队在战斗中缴获了一批狐皮大衣,后勤部门决定,分给营、团干部每人一件。狐皮大衣送到彭雪枫手里,彭雪枫当即问:
“这狐皮大衣是哪里来的?”
“缴获的!”供给处的干部理直气壮地说。
“怎么分配的?”彭雪枫又问。
“营、团干部每人一件!”供给处的干部如实说。
“战斗英雄有没有?”
供给处的干部没想到师长会这么问,只好说:“没有!”
彭雪枫说:“这怎么行呢?绝对平均主义当然不行,可也不能什么都按级别,要按部队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我看这皮大衣应该首先发给有功之臣,发给急需要的同志,我不需要,也不能要。”
供给处的干部为难地说:“别的首长都分配了,你为什么不能要呢?”
彭雪枫笑了笑,用平缓的口气说:
“部队首长是带领大家作战的,而不是带头享受的。宋朝的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位封建时代的官吏尚能做到的事,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做得更好。一事当先,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能颠倒过来了。”
在彭雪枫的影响下,营团干部们都退回了狐皮大衣,由后勤的供给部门,转发给了部队中的战斗英雄和年老多病的基层干部。
因为战斗频繁,粮食缺乏,部队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彭雪枫既不例外,也不特殊,加上繁重的工作,常常饿得心发慌,眼发黑,脸上豆大汗珠往下落,直至患了胃病。
一天晚上,彭雪枫工作到深夜,彭雪枫胃病又发作了,炊事员怕彭雪枫晕倒了,做了一碗面条。端进房,说:
“师长,我给你做了一碗面条!”
彭雪枫抬起头,严肃地说:“你是怎么搞的?同志们都喝不上糊糊,怎么能单独为我做面条呢?”
炊事员委屈地说:“照顾首长的身体,是我的职责。因为你有病,我才为你做碗面条!”说着,泪水就夺眶而出。
彭雪枫站了起来,扶着炊事员,和蔼地对他说:“做炊事员工作,要处处想到全体同志。要记住,我们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革命队伍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为什么不给别的同志做面条,单给我做呢?你想想这样对吗?”
几句话,说得炊事员哑口无言。彭雪枫想起房东老大娘生病了,就让炊事员将这碗面条送给房东老大娘吃了。
彭雪枫克己奉公的作风,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生活的无比艰苦上,同时也表现在对自己亲属的严格要求上。其中包括他新婚的恩爱的妻子。
彭雪枫和林颖是一对十分美满的夫妻,这在新四军二师里是谁都知道的。但是生活上,彭雪枫对林颖要求却十分严格,不让林颖有任何特殊的享受。
结婚前,林颖在淮宝县任妇女部长。结婚后夫妻仍然分居两地,二师政治部要将林颖调来师部工作,彭雪枫没有应允,因此只有星期六,林颖才到师部同彭雪枫相聚。
一个星期天下午,林颖和往常一样要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去。这时,天突然下起大雨,电闪雷鸣。淮北那地方,泥土粘连得很,雨天路更加泥泞,特别难走,雨越下越大,眼看暮色降临,林颖心中万分焦急。住下第二天再走吧,又违反工作制度,走吧,雨又下个不停。当时四师没有汽车,彭雪枫的警卫员已备好马,打算护送林颖,向彭雪枫请求。彭雪枫正在批阅文件,略沉思了一下,用温和而又十分肯定的语气说:
“如果是别的同志,怎么办?没有马,天又下雨,难道就不能行军吗?”
林颖听到彭雪枫的话,卷起裤腿,大步向雨地走去。
彭雪枫站在大门口,目送林颖那矫健的身影消失在风雨交加的暮色中。这并不是彭雪枫铁石心肠,他考虑的是部队的纪律和制度,是共产党的克己奉公的精神。
第二天,彭雪枫给林颖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情怀。信中说:
我是一师之长,应当处处作人表率,不能搞特殊。不然,怎么能叫别人遵守制度和纪律呢?
对于爱,我认为乃是由同志关系,政治条件,工作利益,双方前途,特别是性格与品质相互印象诸复杂因素而自然促成的,而逐渐浓厚起来的。
尤其是在击破困难,排除波折之过程中而更会浓厚起来的。倘若‘轻易’而成,当不会事后回味之深长吧。比如我们的事业,要不经过艰难缔造的奋斗过程,那么巩固和壮大的程度当不如我们愿望的那样伟大吧。当然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恋爱观,是另一种——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这究竟是小资产阶级的呀!无产阶级先锋队则不然,这首先建立在政治上、工作上、性情上和品格上,自然也有花前月下,然而已经不是卿卿我我了,而是花前谈心,月下互勉,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双方的前途!你同意我的话吗?我想同意的吧,因为你已经在做着了。
我郑重提出:双方对对方的希望上,千万不要‘过奢’,尤其是在今天。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人对他的爱人,是不容易看到缺点的,所以在起初,感情无限好,但日久天长,弱点逐渐暴露,感情就会淡了,因为这里头没有辩证地观察问题,更没有辩证地认识问题,当然也不会有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了。人都有优良的一面和缺陷的一面,两面相照,发扬其优良的一面,同时又要扬弃其缺点的一面,主要靠自己,同时靠他人,只要对方在基本上是可爱的,是值得可爱的,那就够了。把功夫用在相互帮助,相互教育,相互鼓励上,这是我对党对同志的态度,也是对我的恩爱妻子的态度。
我们的爱,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革命的伟大的爱,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使我们的事业更前进些,收获更大些。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林颖读着彭雪枫的这封信,不觉自言自语地说:“雪枫呀!雪枫!你是我真诚的爱人,又是我的严师良友!”这一夜,林颖难以入睡,躺在床上沉思。爱情呀,爱情,你的脾气真怪,有时给人甜蜜,有时又给人苦恼。她和彭雪枫结婚后,有过甜蜜的岁月,也有过不顺心的时候,读过这封信之后,那些不顺心的事都烟消云散了。
彭雪枫,以他关心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丝毫也不谋取私利的精神,教育和带领他的部队,使这支部队成为一支英勇善战之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开辟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使数百万人民免遭日伪军的蹂躏,同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爱护人民,走到哪里就帮助哪里人民修渠、打井,解救人民困苦,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获得“天下文明师”的称号。
这“天下文明师”,是刻在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