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在东港冲住了几日,返回东汤池。虽只隔数日,但东汤池已经换了面貌。
特务营在这里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搞得热火朝天。
张云逸见到这火热的场面,心里很高兴,对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特务营营长谭知耕说:
“新四军要东进,少不了一个桥头堡。东汤池地理位置不错,群众也发动起来,我看可以作个桥头堡。”
戴季英、谭知耕也表示赞同。他们选择东汤池镇南的严家松园驻下来。
严家松园是一幢古老的宅院。院前有一个大门呈八字形,名八字门。八字门后,是严家的一座祠堂。祠堂周围的数十户人家,都是严氏家族。它所背依的虎形山,长着茂密的松树林。因此,这里统称严家松园。
严家松园两边的大小马槽河,二水分流,把严家这座庄园映衬得如同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三国周瑜,就出生在这里。公元220年孙策过江讨董卓时,结识周瑜,任建威中郎将,周瑜统军,以庐(江)舒(城)为基地,智取皖城,向西攻取了荆州江夏,回师占据江西豫章,开拓了东吴疆界。距东汤池不远处,保存了一座土城垣,名周瑜城,相传是周瑜起兵时修筑的。
张云逸笑着对戴季英说:“既来到这古战场,也是难得,何不偷闲凭吊耳!”
戴季英欣然应允。
马刚加鞭,周瑜城便到。远远看去,地平线显出一座土廊,高出地面约十余米。
张云逸、戴季英就朝那土廊奔去。
城廊正北面,有一门,呈拱形。穿门而入,进到城内,越过一段开阔地,有一土堆高出城郭约十米,占地三百平方米,是城内唯一的制高点。相传周瑜的中军帐就设在这里。高台左侧,有一棵苍劲的柏树,盘根虬枝,使人想到很久很久的岁月。
站在高台上,环目四周,整个城垣清晰可见。城高约七米,底宽约五米,顶宽一米,虽然黄土所筑,却十分坚固,历经一千八百多年风雨侵蚀,仍安然无恙,可见是有一定防御作用的。土城外四周,一条深壕沟环绕,壕沟宽约五米,常年积水,原为护城河,加上高墙,也算固若金汤了。全城方圆约三华里,南北有门供出进。
今日看来,城池仍不失巍峨壮观。它背靠滔滔杭埠河,北连六(安)霍(山),南出江淮,东制江苏,西钳鄂豫,是为四战之地。跟随的一位参谋即兴赋诗一首。诗云:
兵垒巍峨尽城空,登临回忆古英雄。
吴江已断春梦里,旧垣荒芜感慨中。
踏寻这片古战场,使张云逸凭添了几分豪情。返回住地,他就日夜不停地忙碌起来。
张云逸带新四军部队来到东汤池的消息,很快在皖中传开。各地知识青年,纷纷来到这里,要求参加新四军。接纳一批,又来一批,参军的青年愈聚愈多。张云逸经过考虑,决定开办一个教导队,让青年们都进了教导队。
教导队设在小马槽河边的观音观,选调了一批军政素质好的干部当教员。没有课桌,教导队在镇上买了木头,教员们带领学员运回来,锯成木板,做成课桌。宽敞的大庙,就是课堂。学员一律睡地铺。训练十分紧张,张云逸要求将抗大校风灌注到生活和训练中去。天刚蒙蒙亮,操场上的操练声响彻山谷。早饭过后,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尽管条件很差,驻地内外还是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
早饭过后,又把学员带人操场,走队列,练瞄准,搞刺杀,投弹,土工作业,整天一身汗,一身泥。张云逸经常去教导队,给学员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讲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讲统一战线政策,讲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青年学生们在这里受到短期培训,半月一期,然后便将他们派出去,宣传抗日,组织发动群众,搞武装,扩大抗日队伍。
中国的神话传说,古代将领有撒豆成兵的本领。这一批批热血青年,在张云逸手里一变,就变成一颗颗抗日的火种了。
在这期间,张云逸还到了无为县,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将活动在无为、庐江一带,由中共皖江工委领导的游击队,人民自卫军,统一改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任命孙仲德为司令员,黄岩为政治委员,桂蓬洲为参谋长。又恢复了已被解散的四支队第九团和挺进团。这时的东汤池,实际上已成了新四军的临时江北指挥部了。
当然,张云逸更关心的,还是四支队东进的问题。在张云逸的一再催促下,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支队司令部和特务营,于3月越过淮南路,进到肥东青龙厂一带;政治部主任戴季英,也率政治部机关进到李家圩子一带。但是,高敬亭仍然将第九团和第七团留在自己身边,司令员没有动,四支队东进皖东的战略展开任务还是未能实现。张云逸如实地向军部汇报了四支队东进的进展情况,并请示解决办法。
党中央得悉皖东情况后,作出成立江北指挥部的重要决定,并派叶挺过江,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方针,再次催促四支队东进,迅速打开皖东抗战局面。
4月26日,叶挺偕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孙仲德及其他一些随行人员,从云岭军部出发,经繁昌,于27日夜间从高安桥上船,越过日军长江封锁线,在江北复兴滩登岸,夜行晓宿,历时十天,于5月6日到达东汤池。
叶挺一到东汤池,立即宣布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新四军江北部队。
张云逸兼任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兼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成立中共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前委,张云逸任前委书记。
5月9日,叶挺同张云逸,前往东港冲,与高敬亭见面。叶挺重申了中共中央的东进方针,告诉高敬亭东进刻不容缓,命令他率部东进至定远、全椒、滁县地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而后,由叶挺主持,召开四支队全体干部会议,叶挺宣布东进命令,限四支队三个月内撤出舒城,两个星期内必须出动。会议还进行了举手表决。全体干部都举了手,表示执行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东进方针和命令。
用这种命令的方式,表决的方式,督师征战,已经是十分严肃而又严厉的办法了,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四支队的干部都出了一身冷汗,他们为高敬亭捏着一把汗。高敬亭也感到气氛的严肃和问题的严重,他也坚定地举手表示赞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