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战略主动权





  纵观整个太原会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谁若对山西的战略地位在思想上认识的清楚、行动上做得坚决,谁就能够取得战略主动权,获得不俗的战果。反之,将受到战争无情的惩罚。

  1.日军大本营缺乏战略远见。就战略上而言,日军攻占山西,是有着控制华北平原战略侧翼的作用,但原先日军之所以进攻山西高原,则是为了挽回担任侧翼掩护的第5师团作战失利的面子,同时为了追击中国军队转向山西高原集结的部队,华北方面军将作战部队主力,转向山西调动,没有沿铁路快速的南侵。最后日军虽然攻占山西,不但没有歼灭到中国军队主力,反而是困守在山西各个战略重镇之中,必须用大量的兵力来维持日军的补给线。

  日本从开始就一直低估中国的抵抗意志,多数的日本军方人士都普遍的认为,日本只要动用局部与有限武力,给中国几次致命的打击,中国就会屈膝投降,但是当中国总是败而不降,反而不断地凝聚再生战斗力,迫使日本一再增兵,最后日本在华的总兵力,已经提高到百万以上,仍然无法击败中国,这就是日本缺乏战略远见,与其历史眼光错误的结果。原本日军预期极高的华北之战,由于中国军队主力东调上海而落空,日军对此状况的整个应变不但迟缓,而且对于中国军队所发动的攻击,也一直没有发挥优势包围歼灭对方主力的效果。日军更没有沿着平汉铁路疾进,越过黄淮平原兼程南下,而对华中的重镇武汉造成战略威胁,反而误打误撞的先仰攻山西高原,而将作战兵力量分散,使得日军在华北平原最后只落得一个防御的态势,根本就不符合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原则了。

  2.蒋介石固守山西的决心不坚决。山西自雁门以南、井陉娘子关以西系高原多山,在保卫华北支持华北战局有极重大的意义,敌人要完成其军事上占领华北,非攻占山西不可,如山西高原全境保持中国军队手中,则随时可以居高临下,由太行山脉伸出平汉北段和平绥东段,威胁敌在华北之平津军事重地,使敌向平汉南进及向绥远的进攻感受困难,故山西为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

  依托山西宽阔而复杂的地形条件,不仅便利于防阻和迟缓敌之前进,且利于中国军队部分地消灭敌人。因为敌人的攻击要依靠其重兵器--坦克、大炮、飞机发挥其性能,这在山西的地理条件上,大大的减少了作用,甚至失去作用,而极便利我们进行运动战来打击或部分的消灭其有生力量。在全国范围来说,上海、津浦和平汉三方都是平原,交通便利,利于武装齐备之日军进攻,山西方面地形交通限制了敌人的长处,恰又补足中国军队的短处,便利于中国军队的防守,持久斗争与打击敌人。

  从蒋介石努力争取阎锡山,并派遣不少部队于山西方向来看,不能说蒋没有认识到山西在整个华北地区具有的战略地位,但从行动上看,蒋的这种认识还是不够深刻和紧迫。前面章节我们已经分析到,单从蒋在忻口会战期间派到山西的两员大将的背景(黄绍竑有权无兵,卫立煌有兵无权)即可看出蒋对山西方向的重视程度。

  对此,时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分析国民党山西抗战战略指导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觉得,在整个抗战布置,至少是华北抗战布置中,没有清楚认识到保卫山西的重要战略意义,而未能以更多的精锐部队首先使用于山西的保卫,这是造成后来山西失利致使整个华北局势处于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否则雁门关长城各口不致那样快就被突破,是可能在比现在有利的局势下支持更长久的斗争,并且可给敌以更多的打击,华北局势也必比今天不同。"

  3.毛泽东的先见之明--命令八路军取道山西北上抗日。早在1937年8月中旬毛泽东即已确定,八路军取道山西开赴抗日前线。为什么先开入山西?毛泽东有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山西是八路军开赴前线最便捷的地方,又是居高临下地俯瞰河北平原的地方,可以有力地牵制华北日军的行进。凭借山西宽阔、险峻而复杂的地形,不仅有利于阻滞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前进,而且有利于八路军开展山地游击战,消灭敌人。第二,山西是地方实力派首领阎锡山的统治地区。他同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错综复杂的矛盾。日本侵略军攻陷平津后向山西大举进攻,严重威胁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蒋介石的军队开入山西,又使他深恐自己的地盘将落入他人之手。因此,他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想拉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做他的暂时同盟者。

  1936年底,中共党员薄一波等经北方局同意同阎锡山建立了联系。"七.七事变"后,阎锡山又答应毛泽东向他提出的建立公开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要求,并且同意八路军经山西开赴前线。第三,当时国民党企图将八路军"分割"使用,规定八路军以两个师由渭南上车经风陵渡、同蒲路到代县附近下车,开往蔚县一带集中。另外一个师沿陇海铁路转平汉铁路到河北徐水下车,开往冀东玉田、遵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毛泽东敏锐地察觉:这样做,是"分路出动,使不集中"。他提出"红军为安全计,为荫蔽计,为满足晋绥渴望计,决走韩城渡河,在侯马上车到大同集中,再转至怀来,蔚县,决不走平汉路",把八路军3个师都放在山西,以便于统一领导,相互策应,避免因力量分散而遭遇不测。

  八路军遵循毛泽东的游击战战略思想,在日军控制战线的后方,发展游击战,威胁日军战线的补给线,使得日军在深入华北之后,派在维持后方补给线的兵力,还要多于前线作战的部队。这种作战方式,已经使得日军陷入大量消耗战略资源的困境之中,主要的兵力不能用在连续的战略攻击,反而用在维持补给线上。

毛泽东派遣八路军于山西方向,并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对山西战略地位的深刻洞察,实践证明,这一战略举措是完全正确的。八路军在山西抗战期间,不仅有力的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且增强了实力,扩大的共产党、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力。

 


更多精彩e书尽在应天故事汇:http://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