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抉择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与敌展开肉搏战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以后,1935年,日本侵略者又开始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并准备扶持当时地方实力派人物中资格最老、影响最大、实力最强的阎锡山为其充当"华北自治运动"的领导者。日本军政官员频繁造访太原,加紧了对阎锡山的拉拢与游说。日本人如此热衷于阎锡山,是因为阎锡山与日本有缘在先。

  1904年,清政府选派大批青年到国外留学,阎锡山应试录取。1907年7月,赴日留学。先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日语和近代科学知识;结业后到日军弘前步兵第31联队实习。是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第6期生。阎锡山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与日本方面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他的日本故交多次来太原访问,阎锡山在当时是全国公认的亲日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教官板垣征四郎访问完太原后提出要在山西境内旅行观光,一向老谋深算的阎锡山一时大意,未多加考虑便满口应允,一年多之后,侵华日军正是根据板垣的勘察绕开重兵把守的大同确定了进军平型关直抄雁门关后方的进攻路线。

  阎锡山处于中国封建王朝行将结束、民主共和国制度即将诞生之际。他顺应时代的要求,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民主革命的组织同盟会,响应辛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统治,29岁便当选为山西都督,成为统辖一省长达38年之久的封疆大吏。同时,从民国建立到太原解放,中国一直处于割据或半割据状态,这就使阎锡山获得了独立经营山西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阎锡山在山西长期执政也是不可能的。

  1934年11月9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文山肃穆,沱水无声。阎府卫兵林立街头,戒备森严,欢迎的人群手举红绿纸旗在初冬的阳光下夹道欢迎。阎府上下更是烹调蒸煮,热气腾腾,男仆女佣,往来穿梭,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比过大年还热闹。 上午11时,蒋介石、宋美龄、邵力子在阎锡山的陪同下,走出汽车,向阎府走来,只见蒋介石头戴青呢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外披黑色斗篷,与雍容华贵的宋美龄并肩向阎府走去。可随后,人们便发现了蹊跷之事,禁不住窃窃私语,这一行人去阎府怎么不走石沟街大路,却沿着弯弯曲曲的花牙嘴(注:街名)绕道而行呢?原来阎锡山心中有鬼,他的东西花园刚修好,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生怕蒋介石看了说他腐化奢靡。他对蒋介石此行的用意尚未搞清,怎能不小心谨慎呢?喜的是蒋介石竟毫无觉察,爬坡翻梁从文昌堡门穿过径直向都督府走去。

  太原会战前,朱德以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身份,肩负着与阎锡山联合抗日的重任踏进了阎锡山的府第。他无心欣赏这座气派十足的宫廷式建筑群,大步流星直奔东花园的三院。如今日军大兵压境,身为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该如何对付,实在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朱德的来访,使阎锡山的心情为之一振。 1935年的10月,蒋介石也飞赴太原,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劝说阎锡山不要参与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早在一年前,蒋介石就曾经来过太原,与中原大战中拼得你死我活的阎锡山言归于好。此次再访太原,蒋介石特意携带了参谋部制定的国防大纲,希望通过这个防卫计划来表白自己"战而不屈"的决心,以此来坚定阎锡山,使他不与日本人合作。

  在西安事变前夕,中共中央代表彭雪枫秘密抵达太原与阎锡山就合作问题开始正式谈判。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关于八路军入晋参加抗战有许多问题急待处理和解决。周恩来和彭德怀、聂荣臻、徐向前、肖克、程子华等,先后三次与阎锡山会晤,商量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地区、作战原则、指挥关系、补充计划等事宜,为坚定阎的抗日决心起到了重要作用。阎锡山对周恩来的才华和人品极为赏识,感叹"周先生的确是个大人才!"

周旋于日、蒋、共三方之间以图自保、在尖锐矛盾中求存在的阎锡山感叹道:"我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一颗都不行。"阎锡山一向积级反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改变,这个信奉"存在即是真理"这一处世哲学的不倒翁为自己制定了联共拥蒋抗日的策略,继而又提出"守土抗战"的进步口号,阎锡山所说的"抱着弱国的态度,守土抗战,踢破经常的范围,加紧自强"这两句话风靡山西,并在日后流传全国。1936年11月,晋绥军在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中击退了伪蒙军的进犯,阎锡山成为风头一时的抗日英雄。毛泽东在交换对西安事变意见的电报中称阎锡山"抗日救国义薄云天"。

 


更多精彩e书尽在应天故事汇:http://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