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高考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探究

作者:赵来虎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 “认识型”问题
  
  “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本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气象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
  为什么:①重要性: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可能性: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必要性: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气象服务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怎么办:此题可不用回答。
  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七、 “启示型”问题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要对所给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⑶问为例加以说明。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启示: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责任编辑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