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透析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五大特性

作者:徐 旻




  
  第三大特性:综合性
  
  语文学科本身,因其牵涉的领域极为广泛,所以,先天地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那么,高考作文,要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评价,更需要全面考虑观察与感受、联想与想象、积累与创造、再现与表现等多种因素。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考试评价所无法企及的。故而,作文题目体现出综合性也是教育评价体系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趋势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综合性上体现得较为完美的,笔者以为,当数四川卷、安徽卷、广东卷、辽宁卷和重庆卷(小作文)。
  四川卷——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个题目对学生日常的观察和感受要求比较高,如果从没有“问”过或者“被问”过,是很难写好这篇文章的。而“问”,又的确是“学问”的一个门径。文题里,专门指出了“好问”与“不好问”,学生必须在日常细心观察和全面感受的基础上,才能一一列举二者的动机、结果、习惯养成之原因等诸多现象,进而分析其优劣高下。
  安徽卷——以“读”字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这篇作文,要想写得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必须围绕“读”生发联想,不然,思路就会大受限制。生活中,可读的,不只是装订成册的书籍,还有图片,还有景象,还有事情,还有更为重要的读人。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嘛!学生必须在生活中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感悟,才会写出云蒸霞蔚的文章来。
  辽宁卷——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肩膀”是每一个考生都不陌生的事物,可是,对肩膀,有什么可说的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这种考查就具有了非常典型的综合性,能综合地考查出考生对肩膀的位置、作用、意义等多种衍生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感悟和表述。
  广东卷——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这个话题涉及的领域也是很广泛的。在雕刻天使的过程中,雕刻家心中要有天使;那么,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人们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天使呢?在科学求真的过程中,人们心中的天使又该是什么样的呢?在道德完善的过程中,又应该雕刻什么样的天使呢?……材料提供了一个具体感性的案例,如果考生的生活阅历丰厚,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相应地强一些,他就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立体的篇章。如果除了雕塑,甚至连雕塑考生都一无所知,那么这个“心中的天使”如何“雕刻”?
  重庆卷的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很简短的要求,地点限制在“车站”,表达方式必须是“描述”,这是纯粹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悟的,如果没有生活的积淀,这篇文章会很难下笔。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出题人为什么偏偏将地点限制在“车站”呢?小作文,题小鬼大。这个人群密集的地方,最容易昭示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来,很能见作者的功力——“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啊!只有深谙生活的人,纸上才会妙笔生花。
  
  第四大特性:知识性
  
  尽管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提法,但实际上,毋庸置疑,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总是以一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不约而同地体现出这一特性来。以下是一些明证。
  考查知识的深度是知识性的一大表现。
  如,全国卷Ⅲ——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这个“书”,有点像安徽卷那个“读”,若是只拘泥于线装的、骑马订的、或是电子的,有失狭隘了。若是除了赞美,就是讴歌,就会有单调之嫌。若是只有名言和警句,也未免太乏味了。所以这个“书”,大有可以大“书”特“书”之处。我们周围的人里,有惹人眼目的连环画,有正统古板的教科书,有渊博厚重的字词典,有动感十足的卡通读物,有假冒伪劣的音像书刊……这生活,还不算一本书吗?
  光有深度还不够,湖北卷就侧重于考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广度——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乍一看,这个作文题目够长的了,这里面也已经罗列出好几个带“三”的词语了,那么接下来写起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这个命题的潜台词还是非常丰富的。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功底深厚,知识面够宽,现在就可以游刃有余;相反,如果一个学生词汇贫乏,就在这几个词眼里钻来钻去,要想挖掘出这些词语“隐含着”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再说,要求看上去比较平和——“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但实际上,一定会是旁征博引、例证丰富的学生讨了便宜。因为关于“一个词语”的“联想思考”无论如何也不及“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来得全面和深刻啊!这真真是一场关于知识广度的较量。
  知识性的另一个方面,考查知识的效度,即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和准确程度。
  湖南卷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以《谈意气》为题,对字典里“意气”的三种解释作个阐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对一个词语在字典里出现的三种解释一一进行阐述,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应该说,这里还带有一定的说明文的性质,有一定的科学训诂色彩。不过,作为高中毕业生,应该有这种阐述能力,应该对这个广为运用却又经常被不恰当使用的词语进行研究。
  考查知识的新颖度(或称敏感度)也是知识性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
  如,天津卷——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做“愿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个新词语,被收入《新华字典》是本世纪的事情。这个词语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因其基本意思是“所向往的前景”,所以一般能够用“愿望”、“前景”替代使用。现在使用的场合也多限于职业规划、外交礼仪、谈判会议等。这样出作文题目,对学生的语感是否灵敏,是一个挑战。毕竟还有不少的老师,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新词新语呢。不过,倘或从未有所耳闻,根据字面,大致也可以推测个八九不离十了。归根到底,考查了学生吸收新词新语的灵敏度。800字并非全部要用来解释这一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了解这个词语,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对全文的谋篇布局来说,肯定是有所裨益的。
  
  第五大特性:现实性
  
  衡量人才的标准尽管是多元的,然而,于现实生活有所帮助是一个共同的指针。高考作文题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才衡量标准之一,也指引着文风的发展方向。今年的题目,我们欣喜地看到,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还是比较多的,能引发一连串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文题目还是很有市场的。相形之下,纯粹的道德争论、理论阐述、哲理辩解……其玄妙,也大为失色。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