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初中生早读管理探析
作者:贺 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清楚的说明了读与理解文章的关系。因为每一次读的过程里带有的一丝的领悟、片刻的思考、瞬间的贯通,所以读读背背,积腋成裘,课文的东西也就成为学生自己的了。
3.现行语文、英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是作者对人或事物的一种美的发现,也是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深邃的意境。读背这一类文章,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细腻的文思、深刻的情感。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那种慈母般的父子情怀,朴质、清淡、素雅不加任何雕饰的语言读来怎不使人动容,“……我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如果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读背,怎能体会如此真挚、深沉、隽永的情感呢?
五、 从元认知的认知规律来看
元认知技能是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计划、监视和调控,以达到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即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使学习过程最优化的态度、方法、策略系统,是融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为一体的学习技术。我们所要求的“在早读开始前,计划自己当堂朗读、背诵的内容”和“自我检查早读的效果”正是体现了元认知规律的精髓:计划、监视、调控。
六、 其他
1.根据近年来对学生健康情况的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而且近几年升入初一的新生基本上属于新课标实施之前阶段、或是刚开始实施那一段,有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重视或还没有养成。因此我们要求坐姿正确,双手自然伸直于课桌,举课本与视线平齐。读书应该全身心地投入,精神必须饱满:眼到、手到、口到、神到。朱熹强调读书应“整顿几案,正身体”等,道理也是这样。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高质量的学习,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预习了、复习了,就拥有了课堂学习的心理优势,觉得学起来轻松有趣了,因此学生会爱上这些老师的课、爱上这些老师,进一步对学习产生热爱,这恐怕就是我们称之为课堂学习的高峰体验。由此而形成的对于学习的自信和热爱、正确的价值观将伴随他的人生。
2.为什么要大声的读呢?我们的教师不甚理解,认为 “训练声音应该在唱歌的时候练习”。其实训练声音的确并不是非得在早读、读书的时候练习,但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尤其中文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用嘹亮的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此其一。其二:言为心声,直抒胸臆。即口中读什么,内心就思考什么,不要“口诵心非”;要将自己所理解的课文用声音传达给别人,将胸中酝酿的情感脱口而出,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你读书的声音就代表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理解多少、把握多少,声音就有多少,理直则气壮。这是一种做人的精神,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其三,长此训练,将有效改善我们目前“哑巴语文”、“哑巴英语”的状态。
3.为什么不让学生在早读时进行课外的大量的阅读呢?我们认为,一是大量的阅读和进行背诵是分不开的。阅读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一种泛读;背诵是一种精读。可以这样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精读和泛读是不可分的,而且应该以精读为主,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背诵是不可替代的,相反,泛读内容的过多还容易产生一种负面的影响,那就是眼高手低的毛病,这在学习中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认为精美的内容背诵得多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思维打开也就有所凭借了,而且这样的积累对学生是会终生受益的。同时,大声朗读、尽可能背诵对学英语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朗读本身就包含了开口说和有效模仿的成份,熟读和背诵的内容越多,越能找到语感,越能有效解决中学生怕羞和难开口的问题,越能说地道的英语,因此才能真正做到“脱口秀”。三是因为早读的时间实在太短,想要当堂背诵课内篇目都不一定能做到,更何况大量的课外阅读呢。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一阵晨风浑忘我,最是堂上读书时。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类似我校的早读管理是在实践中摸索的符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学情、符合记忆规律、识记规律、学科规律的方法,简单易行,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因此对普通中学早读管理来说,具有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戴海崎.心理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4] 教育部.中小学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课题组资料,2005.
(责任编辑孙晓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