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个体教育的本体论追问
作者:侯素芳
是人学。教育规律是否存在这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而人学中的人又是怎样的人呢?研读教育学经典,我们不难找到各种人的形象,不论是圣人、和谐发展的人、宗教人、自由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倾向人文意义的人等等,这所有的人都是大写的人,都是人的总体形象,都是先验的人、抽象的人。教育学对人的先验形象的设计有其存在的合理层面,它为人的发展设计了理想,使人有了方向感。但正由于这种设计,使教育学的建构走向先验,脱离了具体的现实。现实中个体的存在是集自然性、社会性与精神性于一身的,“身体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即是对先验教育学顾此失彼的一种批判。
2 教育研究中核心问题的把握。个体教育的立足点在于个体,这个个体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别人,而是处于群体关系之中的、处于社会中的具体个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或者说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教育探讨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因为难所以有人甚至倡导回避的策略,事实上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没有办法可以绕过。这个问题是带有价值关涉的,而教育总是与价值问题相关,教育研究不能是价值无涉的研究。这是由办教育的国家和接受教育的对象二者的需要指向所决定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二者的需要指向是不同的,在前现代社会,强调社会整体的需要而轻视个体的需要,在现代则相反,而研究者的任务就在于找到一个途径,使二者可以和谐统一、协调发展。个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出该问题的价值,引起学界的关注而不是漠视。
3 提供教育理论新的生长点。教育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而言,被看作是相对弱势的,这与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程度是不相匹配的。要打破这种被动局势,使教育学研究在科研中取得应有的位置,就要做真正的研究。这种研究不在于是谁在说,而在于他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又是如何说的,更重要的是所说的是时代发展必须回答的。个体教育所以关注个体的健康成长,正由于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时代在变,教育研究必须有时代精神才能做到推陈出新。个体教育使教育理论建构从个体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入手,从个体的社会资源、文化资本出发,关注个体的内在精神世界,使个体的生命丰富多彩的同时,教育理论也会走出唯知、唯智的单向格局,趋于丰富和完整。
4 教育研究方法的启示。个体教育选择的是个体的视角,一种看似微观的研究,但实为以微观求宏观,研究的关怀在于整体社会生活的提升。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多移植其他学科的方法,从哲学思辨到经验实证、从整体到个体、从宏观到微观,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研究不完全是刻意选择的结果,可以说所论证的主题本身具有一种力量,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研究的结论、研究的深度,因此,问题本身具有方法的意涵。这启示我们,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关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研究主题的高度与深度。
三、个体教育对于教育实践的意义
个体教育有助于个体成为真正自主的主体。学业成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个人未来的生活与命运,因而其归因研究在教育社会学领域一直是“显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布迪厄与巴斯隆的再生产理论及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学校之外,关注社会地位与文化差异等因素对于学业成败的影响;80年代,研究的目光回收到学校之内,瑞士学者P·贝尔努提出学业成就制造理论15],认为学业成败是在教育政策、组织和教学的过程与运作中出现的,学校是学业成败的因素之一;进入90年代后,一些学者则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上,比如法国学者杜拜与马图塞里的学业经验理论,强调的是学生个体在学校的自我建构。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学生个体,有助于学生个体冲破种种外在力量的束缚,自主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成为真正自主的主体。实际上个体的成长是个体以其自身所获取的经验与社会的行动逻辑较量后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个体教育有助于个体生活智慧的生成,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行动逻辑,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自我选择与行动。
个体教育有助于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及社会公共生活的改善。离开具体个人的生活现实,教育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吗?正由于这个原因,实践中的人们对于先验教育学会有遥远的距离感。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有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谴责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关系的种种论证。人的生活世界是多层面的,科学世界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以往的教育以科学世界为中心,注重科学实证,为人的物质生存打造过硬的本领,这本身并没有错。遗憾的是,人的生活中的其他部分被遗忘了,特别是人的感性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教育实践中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的教育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剪裁不同的心灵,而应按着每个心灵的独特样式去培育。个体教育突出强调个体内在精神世界,同时也指向社会公共生活的提升。
个体教育有助于教育文化的优化。文化孕育着教育,教育塑造着文化,而教育自身又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教育文化也由此而浸染着时代的文化基因。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之所以各具特色,无不是受自身文化影响的结果,可以说教育既受一国文化的影响。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教育也在适应的过程中按时代精神培育着新文化,这种文化创新必然起到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往的教育总是不由自主地强调群体的利益,无视个体的价值所在,这是由特定时代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所决定的。而事实上人类的社会生活是由不同的领域构成的,比如家庭生活、经济生活、民事生活等,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最高价值、自己的秩序观念和自己价值合理性的证实方式,其中不同领域间的价值可能是对立的,比如经济生活的个人主义与民事生活的集体主义的对立,我们以往所强调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实际上是以生活的一个领域的价值取代了所有生活领域的价值,这是不合适的。个体教育以个体为出发点,围绕个体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侧面,建立多元的价值体系,个体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沟通协调其不同的价值,使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和谐、统一发展以达到优化教育文化,引领时代文化的目的。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