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教育智慧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周秋红




  经过了二十几年持续的教学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整体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课堂教学本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却未能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潜能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活力未得到释放。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时为何常常表现得不知所措?为什么在课程改革一片繁荣的背后,仍然会存在这样深层次的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智慧的发挥。因此,教育智慧也是当前教师亟待加强的素质。
  
  一、教育智慧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
  “教育智慧”这一概念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为“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1]。但近年来关于教育智慧的研究,还是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叶澜老师曾在一篇文章里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2]。王木丹则从两个层面提出教育智慧的含义,在过程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件、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机智;在结果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3]。笔者认为,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2.特征
  (1)教育智慧是教育认识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教育智慧的构成是多类型、多层面的。它既包括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形成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形成的情感智慧,也包括了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在教育领域内,这几种智慧在教师个体身上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在自我职业领域充分体现主体精神,实现职业价值升华的重要机制。
  (2)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统一。教育科学是人们从抽象的理性上对教育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揭示,它有着指导教育实践的普遍性,符合教育实际的科学性。在教育领域不断地反思、研究,生成个人智慧,实现个体精神的自由价值,就是融入科学和艺术合一的意境,也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
  (3)教育智慧是情境生成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统一。教育智慧体现在教师个体的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传递着一种信息,渗透着一种力量,展现着一种风格。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个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
  
  二、教育智慧生成的必要性
  
  1.教育智慧是教师职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教育智慧有助于教师把教育活动提升到一个极高的境界,使教师职业具有吸引人、感染人、愉悦人的力量。教师个人智慧的生长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研究、反思和超越,适时地调整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
  2.教育智慧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教师才能从容面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提高效率,优化教学目标,更好地进行教学。教育智慧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其次,我国教师普遍缺乏教育智慧。新的教育理论、方法并未被教师真正地内化,并没有转化为教师内在的智慧。所以,教育智慧成为当前提高我国教师素质、真正贯彻和不断推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3.教育智慧是促成学生个体精神瞬间成长的关键
  学生个体的成长既有连续的渐进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因偶发、突发性事变导致的自我发展的“间断”,自我生存的“危机”,以及自我升华的转机[4]。教师如果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教育智慧地处理和解决问题、面对生活,其不经意间闪现的教育艺术和人格魅力将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格养成产生重要的启迪和熏陶。
  
  三、阻碍教育智慧生成的因素
  
  1.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取向
  近年来,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极大地推进了学校发展。但是,改革中出现的功利性倾向制约着教师教育智慧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教育的品质和教育者的智慧状态。另外,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及繁忙的改革的双重重负下,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已呈现疲于奔命、疲于应付的状态,很难在工作过程中有深刻感悟、体验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在这样的功利背景之下,人的整体智慧水平在表面繁荣下正出现下降。
  2.传统的教学体系的束缚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的大框架。第一,狭隘、片面的教学理论束缚了教师的理论视野,影响了教师对于教育意义、价值及教学活动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与把握。第二,传统教学操作体系高度的技术取向和工业化生产特征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束缚了教师智慧的生成。
  3.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形成的一些工作方式
  一类是“搬运工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类方式下,教师把所要教的知识、内容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上搬到教案上,然后把教案搬到课堂里,再把教案的内容告诉学生,一个教学流程就算完成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另一类方式是“捆绑式”教学。所谓捆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问题解答、对学生的整个思维活动进行人为控制、牵制,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及实际解决问题的权力。
  
  四、教师生成教育智慧的途径及措施
  
  1.走出传统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的教育智慧很多来自于对教学工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和把握,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理论上的诸多局限性,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已形成严重束缚。因此,在反思传统教学弊端,推进课堂教学重建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重建课堂教学的操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重建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重建课堂教学的哲学基础,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价值与特点。
  2.切实关注教师的实践反思,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
  教师的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智慧源自实践,“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1]。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3.淡化教育科研的功利性,还教育科研以本来面目
  只有在远离功利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才会成为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成为强大的动力,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要静下心来搞科研和教学,因为在浮躁的状态下,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需要淡化的是科研的功利性,不是科研自身,科研仍需不断加强。只要把握住科研的正确方向,用正常的心态从事教育科研,对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就会有极大的帮助。
  4.要切实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
  提升教师的智慧水平,不仅仅要关注教师的认识,更要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作为一个职业工作者,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内在的认同、情感上的接受,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整体智慧水平。关心和爱护孩子是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缺少这样一种情感,即使有再深的理性认识,都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智慧。因此,对教育的责任感,对孩子的责任与关爱是构成教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5.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水平
  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机智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在长期实践体验、感悟和实际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超乎寻常的、出类拔萃的临场发挥能力。它反映了教师对现场敏锐捕捉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非常得体的、合理的应对能力。同时教学机智又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教育对象的深刻理解。
  6.要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综合学养
  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教育智慧水平,与教师终身学习、终身进取密切相关。教师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书本的学习,如学科知识的学习等,也包括实践中的学习,经验中的学习,以及向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学习。另外,只有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的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的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 张海社.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陕西教育,2003(6).
  [2]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3] 王木丹.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社会科学家,2002(3).
  [4] 庞学光.完整性教育的探索.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