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试论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现代化

作者:夏晋祥 邱锡山




  一、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研究价值
  
  所谓模式,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它一般包括下列五个要素。(1)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即指导教学活动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依据。有的教学模式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可能开始时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但在对教学经验系统概括时,总有其指导思想。例如,我国中学普遍使用的讲授式,建立于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知识这样的思想基础上。(2)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即预计教学活动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及其他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凯洛夫等人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其目标主要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3)教学内容。每种教学模式都以其特定的指导思想和对教师、学生、教学手段的特定处理方式为基础,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不同的教学模式往往对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不同要求。例如,程序教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要求教材按小步子编排,循序渐进、及时评定学习结果。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主张有三个特性: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4)师生结合。在教学中,怎样看待师生关系,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的大脑、感官、四肢协同活动,怎样处理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不同教学模式有不同的认识和安排。(5)操作程序。即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过程。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操作程序,确定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操作程序的实质在于处理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其在时间顺序上的实施。例如程序教学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小步子,每一程序学习一小步教材,回答机器或程序课本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强化,再进入下一程序学习。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效益。教学模式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1)理论价值。首先,教学模式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由于教学理论抽象而教学实践具体,就使得两者“远距离”结合产生一定困难。而教学模式比教学理论层次低,较为具体,简明易于理解、运用,同时,它又比教学经验层次高,较为概括、系统。因而,教学模式可作为理论与实践沟通、结合的“桥梁”。其次,教学模式可为教学理论提供源泉。最后,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具有补充功能。(2)实践价值。首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模式可使教学活动多样化,更利于切合不同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的需要。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综观课堂教学的实际,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对具体的丰富的课堂教学进行抽象概括,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模式划分为“生命课堂”、“知识课堂”和“智能课堂”三种。所谓“生命课堂”就是指师生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健全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而“知识课堂”和“智能课堂”则是指在“知识中心”和“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课堂生活,它把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异化成了一种单调的“目中无人”的毫无生命气息的以传授知识、完成认识性任务作为中心或以传授知识培养智能作为唯一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了解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比较“生命课堂”与“知识课堂”、“智能课堂”的差别,不妨先来看一个比喻:比如要让学生掌握“1+1=?”这一知识点,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法。一种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1+1=2”;还有一种教师会启发学生说“1+1=?”;第三种教师会设置一个学生预想不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1+1=0”!去激励学生带着自己的价值、体验、理解去主动思考、讨论、探索。我们认为第一种为“知识课堂”,第二种为“智能课堂”,第三种为“生命课堂”。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生命课堂”、“知识课堂”、“智能课堂”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从教育价值取向上看,“知识课堂”强调知识本位,“智能课堂”强调智力与能力,“生命课堂”则不仅强调知识与智能,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抱负等健全心灵的培养,更加关注师生生命的发展;(2)从教学目标上看,“知识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智能课堂”则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智力能力。“生命课堂”则既看预设性目标,更看生成性目标,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完成预设好的教案,更加重要的是同学生一同探讨、一同分享、一同创造,共同经历一段美好的生命历程;(3)在教学方式上,“知识课堂”的课堂教学重“教”不重“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学习,教师“教”学生“背和记”。“智能课堂”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导”,学生跟着教师和教材的思路“学”。“生命课堂”的课堂教学不仅有“教”、有“导”,更加重要的是倡导教师要去积极地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去“自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地学、互动地学、自我调控地学;(4)在教学内容上,“知识课堂”强调吃透教材。“智能课堂”则要求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能。“生命课堂”则倡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示例,通过教材这个小小的载体,通过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外部世界这一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通过“有字的书”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外部广阔世界这一“无字的书”,把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课堂学习变成时间和空间都无限的课外学习、终身学习;(5)在教学过程上,“知识课堂”体现的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过程,“智能课堂”则体现为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会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