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英汉拟声词的比较与翻译探析
作者:赵 爽
一、语音构成方面的差异
1.语音对应方面的差异
拟声词是对自然声音的模仿,词的发音即“意义的回声”。奥格登和理查兹提出著名的语义三角理论时指出,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但他们又指出,拟声词是一个例外。因此不同语言里的拟声词可能出现语音对应,即对同一种声音,不同语言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可能基本等值或者十分相近。如汉语中的“哈哈”与英语中的“ha-ha”,还有铃声:ding-a-ling(门铃),号声:tattoo(嘟嘟),钟表声:ticktack(嘀嗒),关门声:bang(砰)等,在语音方面都很接近。然而,任何自然语言中的拟声词都不是自然声音的录音和复制,因此不同语言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对应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英语和汉语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方面更多地表现为差异。如雷声:peal(隆隆),水溅声:splash(扑通),墙倒声:crash(哗啦啦),风声:rustle(沙沙),鼓声:drum(咚咚)等。许多动物的叫声也不一样,如羊在汉语中是“咩咩”,英语却是“bleat”或“baa”,其语音形式毫无相似可言。又如青蛙:croak(咕咕呱呱),大雁:honk(嘎嘎)。以上英汉语的对应拟声词,其语音形式大多相差甚远,有的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几乎找不出一个共同的因素。
2.语音音节方面的差异
英语是以多音节词为主的语言,但英语拟声词中的单音词却占优势。恰恰跟英语相反,汉语是单音节为主的语言,但拟声词却有明显的双音或多音化的特点。如古汉语中的“砰然”、“铿然”、“哗然”、“喟然”等。现代汉语就以张志公的《拟声词》为例,该表主要以汉字为单位,如“唧唧”、“咕咕”、“铮铮”、“铿锵”,只收“唧”、“咕”、“铮”、“铿”,但所收50个拟声词中也有21个是双音的,占了将近一半。而实际运用中,双音拟声词要多得多。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拟声词的双音或多音化还与汉语特有的“叠”传统有关。常见的模式如下:(1)XX型:哗哗、沙沙、嗒嗒、唧唧、吱吱、汪汪;(2)XYY型:哗啦啦、呼噜噜、轰隆隆、淅沥沥、呼啦啦;(3)XXX型:轰轰轰、呼呼呼、沙沙沙、突突突、嘻嘻嘻;(4)XXYY型:丁丁当当、乒乒乓乓、滴滴嗒嗒、噼噼啪啪、叽叽喳喳、淅淅沥沥;(5)XYXY型:哗啦哗啦、丁当丁当、嘀嗒嘀嗒、吧嗒吧嗒、哐当哐当。
二、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异
1.英语拟声词的名词性特征和动词性特征
英语拟声词在英语词典里都有明确的词类标志,绝大多数作名词或动词。其中只有少数作动词,特别是多音节复合词,如tick-tack(嘀嗒),drip-drop(嘀嗒嘀嗒),ting—a-ling(丁零),rat-tat-tat(叩击声)等都是名词。个别不作名词而作动词,如pippule(指小鸟等“唧唧喳喳地叫”),chug-a-lug(咕嘟咕嘟地饮)等。但大多数英语拟声词都身兼二职,因此它们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和谓语。
(1)My souls,how the wind did scream along!And every caps or two there’d come a glare that lit up the white-caps for a mile around,and you’dsee the islands looking dusty through the rain,and the trees thrashing around in the wind;then comes a h-whack——bum!bum!bumble-bumble-umbum-bum-bum-bum——and the thunder would go rumbling and grumbling away,and quit——and then rip comes another flash and another sockdolager.(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句中的a h-whack是名词,作主语。整个段落的含义为:哎呀!你听狂风呼啸着,每隔一两秒钟就有一道闪电,将周围半海里的一片白浪照得闪亮,这时透过雨幕你就会看到小岛上尘土飞扬,大树也被摔得歪来倒去。接着又是哗的一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轰、轰——雷就这样越响越远了,最后没了——但突然间又是啪的一声,又是一道闪电,接着又是一阵霹雷。
(2)The ice was here,the ice was there,The ice was all around:It cracked and growled and,roared and howled,Like noises in a swound!(S.T.Coleridge,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句中的cracked,growled,roared和howled都是动词,都作谓语。整个段落的含义为:这里是冰,那里是冰,到处是冰墙重重,崩裂,咆哮,猴鸣,猿啸,真个是震耳欲聋。
2.汉语拟声词的形容词性特征
英语拟声词词类归属明确,但汉语拟声词却仍然还是个身份不明的词类。对于它们的词类归属及语法地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拟声词与感叹词合为一类,统称“象声词”,只能算虚词;第二,拟声词与感叹词合为一类,统称“象声词”,但归入实词;第三,拟声词属形容词,归入实词。一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主要根据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而定。所谓“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和句子的成分,也不能独立成句”。然而,汉语象声词除了常作独立成分外,一般都可以作短语或句子成分,最常见的是状语、定语和补语。(1)“他含着眼泪望着他的祖父,肚子里却又咕咕地叫。”句中的“咕咕”作动词“叫”的状语。(2)“他们想象到一个月以后,那些绿油油的桑叶就会变成雪白的茧子,于是变成丁丁当当的洋钱,他们虽然肚里饿得咕咕叫,却也忍不住要笑。”句中的“丁丁当当”作名词“洋钱”的定语。(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句中的“溅溅”作动词“鸣”的补语。上面这几个例句中的拟声词都可以跟“的”、“地”、“得”连用作定语、状语和补语,所以说具有形容词性特征。当然汉语象声词也有作谓语的,如“风呼呼(的)”、机器“轰隆隆(的)”,这些象声词是描绘发声物体本身的声音,所以在口语里后面一般要加“的”字,可见他们也是形容词性质的,因为汉语形容词可作谓语。汉语中的绝大多数拟声词是不作动词的,偶尔作谓语,看起来像动词,但都带有临时的性质,所以常见引号。如“快用‘微型’给我‘咔嚓’下来”,“咔嚓”本是“微型”照相机拍摄时发出的声音,在此临时指“拍摄”的动作。
三、英汉拟声词的互译
1.拟声词在翻译中的词性转变
英语拟声词和汉语拟声词的句法功能不同,在句中所作的成分不同。互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进行适当的转换。如:(1)噔!噔!噔!一阵楼梯板响,匪徒们上楼了。Then followed aloud“Clump!Clump!”as the crooks went up the stairs.“噔!噔!噔!”为独立成分,转换为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又如:(2)“没有水了”,他喃喃地说道。“No water left,”he muttered.“喃喃地”在句中作状语,翻译时转换为英语句中的谓语。(3)A north wind is whistling.北风吹得呼呼的。“is whistling”在英语句子中作谓语,汉译时转换为补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