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异质同一性

作者:陈 葆




  图式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不仅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更重要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活动发展的实质。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同化、顺应和平衡”是认知活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和特点。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者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建构的前提是学习者主动自觉地“输入”新信息,在大脑认知活动发展过程中,将“新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如“种族隔离政策”对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学生是个陌生而遥远的历史事件。在他们大脑的图式中,“种族隔离政策”是不利于黑人的政策,黑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与白人共处等粗浅的认知。但当将该政策产生的国家状况和历史渊源,以及该政策实施后产生的社会后果和对世界的影响作为新信息输入,学生大脑中的图式受到了刺激,原本平衡的状态出现了不平衡。大脑中的图式经过对“新信息”的过滤或改变、修改或重建,调节内部结构以形成新的图式——对“种族隔离政策”的知识大大丰富和全面。新的平衡状态产生了。
  建构主义的特点是通过外来补充信息的刺激,和大脑的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过程平稳发展。
  
  三、两种理论的同一性
  
  分析两种理论的各自不同特点,可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同一性。
  1.对原认知“打碎”或“补充”进而“重建”
  德里达说:“一种制度的生命就在于我们能够批评它,改造它,打开它与未来的通道。一种制度创立的时刻包含着悖论,一方面它开辟了某种新的东西,另一方面它也继承了某种东西,它忠实于过去的记忆,忠实于我们从过去、前人和文化那里继承的遗产。真正的创立必须在引入某种全新的东西的同时,既与过去相脱离,又保持过去的记忆。所以,一种制度创立的时刻也蕴含着暴力,因为它充满风险。虽然它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创立的,它却开始了某种全新的东西,这种创新就是冒险,因为没有任何先例保证它的成功。所以,你既要遵循规则,又要发明新的规则,新的标准。这正是构成解构的东西:不是在忠实于过去的记忆、保存过去的遗产和引入异质的新因素、与过去相脱离之间采取折衷的态度,而是二者充满紧张的平衡。”从某种程度上说,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在原认知的基础上忠实于过去的记忆、保存过去的遗产和引入异质的新因素,开始全新的创立。
  2.不断发展着的“加工过程”
  在这个“加工过程”中,解构主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也就是一系列的解构—结构—解构—再结构—再解构的螺旋性循环运动。这是一种思维的运动,万物和人都不可能跑出它的影响范围。同样,建构主义强调认知活动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不断完善。无论是“打碎”也好,“同化”也好,两种思维方式的目的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新的循环。
  3.改变来自于内部
  正如解构主义解释的:一切解构均来自潜在的内部矛盾,不是自外强加的,同样,建构主义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是单靠外部灌输,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而是内部的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的相互作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将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在概念、意义和特点方面加以对照和比较,得出的观点是这两个主义有一定的可比性,但这两个“主义”的实质并不是字面的意思,让人产生“矛盾体”、“二元对立”的错觉。它们也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是具有不同本质概念但又有同一性的思维方式,是产生于内部的不断冲突、重组,形成新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光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借鉴价值.曲靖师专学报,1998(1-2).
  [2] 陈威.建构主义理论与心理学教学改革.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6).
  [3]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4] 芦苇.试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6).
  [5] 杨开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北京:电化教育研究,1999(2).
  [6] [英]戴维·洛奇.[法]雅克·德里达.人文语言科学语言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7] 徐崇温.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8] 郗卫东,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中央编译局.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