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多元智能与学习型组织的结合
作者:吕 兵
自我的凭借,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不一定要在同一空间对垒,他们可以在自己智能所及的范围,寻找适合的舞台,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另外,处于信息时代的领导、教师与学生,还要学会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独自游泳和筛选,能彼此参与到对方的现实与虚拟的活动中,以讨论切合实际的话题、网络聊天等形式来“共同学习”。领导者还应鼓励教师依据启发而不灌输、管理而不管束、激励而不包办的原则,成为学生求知的激励者、指导者和协调者。
3.社会实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坚定地植根于社会的学习或知识的机构之中。”也就是说,学生的智能培养是一种演进的过程,而不是终结状态;学习贯穿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学生自身持续的转化与改变,不能离开实际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而有赖于学习和实践在社区内系统地结合。
具体而言,教师不仅要了解进入当前社会专业领域所需什么样的知识准备,还要带领学生实践于社区内,尽量地配合他们寻找到适合自身智能特质的、值得以数年或一生的努力去追求的学科知识、职业角色,使他们初步具备该领域所需人才的智能组合,以至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参加到人类发展出来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并且,在充分考虑所有学生智能类型和学习背景、性格和目标的基础上,让社区内的行业专家、博物馆及用人单位等教育资源高度参与到素质拓展的课程开发、专业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人格与智慧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合适的条件。另外,教师在重视每个学生智能开发的同时,还要发挥传统的集体教育的功能,通过资源共享与学习交流,提升学生的弱项智能,培养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
由于学生素质拓展最终应表现在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学生在自然合理的社会环境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反省当前种种学习障碍,制定详尽的学习实践计划;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机会,促进他们创造出“新产品”,实现潜能的开发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育评价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动态客观地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理清并加深他们的真正愿望,以多元、发展的教学活动来探明其智能倾向;要辨识学生的智能倾向和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反馈,并通过信息的激励作用,强化优势,提升弱势,促进各项智能协调发展。
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智能等理论而构建的素质多元拓展的学习型组织,以其良好的学习机制,定将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操作平台。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