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当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教育与重塑

作者:简 敏




  4.重权利轻义务
  当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从小牛活在人为的“理想”环境中,过分重视自身权利的保障,而又忽视义务的履行。
  
  三、当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的重塑途径
  
  变革必然伴随变异,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逐渐陷入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中,现实世界愈来愈带有虚拟的性质,人的个性的表达将越来越迁就于网络化的世界。同时世俗、大众化文化配合着传播媒体的改进向全球扩张,而其中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享受、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将会淡化一些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观念,弱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所有这些,都将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很大的冲击,原有的教育方式,原有的教育效果,将会在这一全球化的浪潮上受到考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更严重的挑战。针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学生的种种信念危机的状况,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我深深感到忧虑。但我们不必悲观,更不能消极地无所作为,而应在对青少年实施信念教育过程中,根据青少年的思想变化的现实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信念本身的规律及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创新工作方式,真正地把道理讲深讲透,让学生认同你的观点、你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使青少年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青少年的理想信念。
  1.使命的责任担待意识
  当代青少年是跨世纪人才,要通过他们来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所以要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青少年真正懂得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使青少年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伦理道德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既是人类自力发展的手段,又是人类发展的目的。让学生理解和遵循“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学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人人都知道光荣与耻辱的界限,人人都争做“合格公民”。
  3.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当代青少年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是人的爱心和责任感的升华。有爱心才能谈爱国。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总标题是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所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懂得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爱学校才能爱民族、爱国家。
  4.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
  从目前人们选择的状况分析,人们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同和接受,往往是与个人利益的得失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提出“用事实来教育我们的人民”是社会转型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当人们看到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给人们带来实际的个人利益时,接受性和认同率就会大大提高。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只讲牺牲,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现在我们必须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5.英雄主义精神教育
  英雄把一个时代的理想具体化,成为时代的象征和一类人的行为范式,具有真实性和贴近性,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教育学生真正认识英雄和理解英雄,但要避免把英雄庸俗化、娱乐化和泛物质化。一个没有崇尚英雄的风习与传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6.结合“自律”与“他律”
  理想信念教育属于思想道德教育范畴,是“软管理”,是“自律”,而规章制度是“硬管理”,是“他律”。要将“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法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7.培养自主的信念选择能力
  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让学生明确认识需要什么样的信念,如何选定信念,帮助他们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树立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信念。
  8.融合信念教育与知识教育
  青少年在校虽以学习知识为主,但知识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将害人、害己、害国。无论何种信念教育,都必须有其知识的载体。因此,我们的教育日的不仅仅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而要通过这些知识来影响学生的信念,使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后,自觉变成他们内在的信念。
  9.探索教育方式多样化的创新
  要形成既严肃又生动、既灌输又启发的多样化教育方式。我们要通过国际交流,借鉴国外理想信念教育的有益经验,树立全局观念,提倡开放式的多方位教育,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伦理学、政治学的范畴内,应该同时将其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使人们的心理受到极大冲击。信念教育是当代青少年教育中需要加强和非加强不可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确认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在道德教育体系内部实现信仰教育;确认信仰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独立地位,使之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或“灵魂”;用信仰教育统合过去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教育等概念,研究信仰教育高于上述范畴的价值内容和心理特质,从而完成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应有的终级价值关怀,让理想信念教育在适应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在当今这个迷恋与追求物质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理想和信念的价值。作为知识与文明播种机的校园,在给青年一代传授技术信息的同时,还应当教育他们成为有崇高思想、诚实而敢说真话、奋斗而愿做实事的青年;在培养他们的能力与技巧的同时,还应当培养他们高贵的人格品性、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执着的精神追求。
  (责任编辑 白文军)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