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学生认知差异:有效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作者:林 俊
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
★★★小华投中了两个不同的圈,可能得到多少环?
★★★★小华投中了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小华投了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这样,既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潜能,又调动了学生的认知情感。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富有情趣的事情,而不会感到太大的认知压力。
四、 学生认知偏差:有效反馈不可忽视的资源
对知识的理解,既需要肯定例证,也需要否定例证。教学中一般都重视肯定例证的运用,从正面强化,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错误。如果我们抓住一些有价值的错误信息,利用否定例证,从反面衬托、突破,则学生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案例4: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中出示了这样的一道思维拓展题:□÷2×3=6。
师:□中应该填多少?
生1:36。
教师好象没有听到,不置可否,立刻又叫了一个学生回答。
生2:应该填4。
师:答案是4,你们都答对了吗?
生(部分):是。
随即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如果教师当时这样处理,效果肯定不同:
师:□中应该填多少?
生1:36。
师:有不同答案吗?
生2:4。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生(众):没有了。
师:现在出现了两个答案:36和4,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
生(大部分):4。
师:为什么填4是正确的?
生3:把□换成4,算一下就知道了。因为4除以2等于2,2再乘以3等于6。
板书:4 ÷2×3=6
师: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出现36这个答案呢?
生4:他是先算2乘3得6,再想6乘6等于36的。
板书:36 ÷2×3=6
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述板书)现在知道错在哪儿了吗?
生1:我知道了。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我一开始没有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新知识学习初期,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好比学骑自行车要摔上几跤,学游泳总要呛几口水一样,教师不必大惊小怪。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错误,如涉及主要教学目标的,或者是教学重点、难点的,或者对后继学习有影响的,一定不能轻易放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