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问

作者:戴红稳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引发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变革。变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教学提问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究教学提问,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又能使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施,还能收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笔者认为,教学提问要与《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一致,就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使教学提问做到以下三利于。
  
  一、利于导学
  
  所谓导学就是导学习的思路。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它包括预测目标、知识的核心和对现实的改造。正确流畅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1.当学生思路不畅时,纵向疏导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示的整体性。格式塔的学习理论认为局部的学习只能在整体的完成之中,并认为注重部分而忽略整体的是畸形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方面,尤其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在阅读教学上,小语专家崔峦、田本娜主张“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若学生对一篇文章丧失整体把握能力,那么学习的思路就混乱不通畅,学生多方受阻碍,难以完成阅读任务。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教师应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纵向疏导,以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现从以下两方面说明。
  (1)本着“整体输入,整体输出”的要求,学生思路不畅应按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程序进行疏导。
  整体:引导学生初读全文。要么紧扣课题或关键内容,设置悬念,引发思考;要么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中整体感知课文,在情境中激发学习热情。
  部分:引导学生逐段自读自悟。或品析词语提问,或抓词析句提问,或佳句欣赏提问,或语感训练提问,在全篇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谋篇布局等相关知识。
  整体:引导学生谈论交流。以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可进行回归课题提问、发散思维提问、以文悟道提问等,以便回到整体,获取对整篇课文全面、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围绕这一程序进行疏导,课堂教学不仅思路清晰,系统性强,而且“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
  (2)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到初读、细读、精读、研读、活读等阅读实践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文章“写什么”;细读课文,理解思路,明确文章“怎么写”;精读课文,抓住关键,理解文章“为什么而写”;研读精彩片断,品评文章“写得怎么样”;活读课文,掌握规律,思考自己“怎样学写。”
  2.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横向开导
  在阅读的学习中,学生因思路狭窄,很难对用词之准、句式之妙、构段之巧有独特的体验,这也须教师多方开导,帮助寻找、利用有关学习资源来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广开思路,激活思维:第一,帮助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第二,引导学生关注疏忽的重要内容。第三,提醒学生尚未注意的方法?穴如析词解句和谋篇布局的方法?雪。第四,借助表象、想象、联想训练形象思维能力。第五,借助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训练抽象思维能力。
  3.当学生思路偏离时,目标引导
  尽管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文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等,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因此,在课堂上,若学生抛开语言文字,海阔天空地东拉西扯,偏离教学目标,教师要加以引导。否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就一篇课文教学目标而言,学生的思路也易偏离中心,重点、难点抓不住。教师要把重点、难点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在探讨中,多方引导:扣题引导、扣关键词句引导、扣精彩片段引导。既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美,又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收获和社会价值。若能如此,教学效果将妙不可言。
  
  二、利于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提问要体现这一要求,抓住探究的时机至关重要。
  1.抓疑点促探究性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字词句段学生一读就明白,若花时间去提问,会影响教学的效率,是一种浪费。而另一些字词句段则不然,学生初步阅读后自行发现各处疑点,教师依据课文的信息源,引导学生学习提问,并确定探究主题。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主动权,让学生充分阅读探究,运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或参阅收集的资料,在自读自探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以第十册课文《跳水》中船长急中生智救儿子的片断为例简单说明。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的局限和对人物认识的简单化,相当多的小学生不但不知精华所在,反而认为船长不可理喻甚至冷酷无情,因为他拿枪瞄准儿子,要打儿子,逼儿子跳水。教师就应抓住疑点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船长为什么拿枪逼儿子跳水?芽他真会开枪吗?芽你如何评价船长?芽”而后暗示学生联系家庭生活的骨肉情深展开联想,借助朗读等实践手段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最后组织讨论,在探讨中解决问题——船长爱子情深,救儿子高人一等,看似无情却有情。
  2.抓关键点促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经历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学习的过程。期间必须跨越似懂非懂这一关键环节,教师只有抓住关键点促合作学习,教学才能形成自主合作的方式,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达到。
  如第六册课文《一束鲜花》在赞美母爱的同时,也向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母亲的关爱,儿女应该怎么做?芽三年级学生因生活经历有限,对抽象的“爱”的感受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对这一关键性问题似懂非懂。经师生共同梳理后把这一关键性问题化解为——“母爱深深,你知多少”。而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教师在此引发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解决问题。期间教师要表扬那些对母爱感受心细如丝的学生,委婉指出对母爱的感受粗枝大叶的学生。教师要珍视学生见解中的合理因素,以及学生对母爱的独特感受,并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虽然探究“母爱深深,你知多少”有点抽象,但针对性强,而且经合作学习可化抽象为具体,容易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三、利于发展
  
  1.语言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对语言积累和写法的借鉴。遇到典型的课文,应渗透谋篇布局的指导;遇到典型的构段方式,应进行仿写训练。对于课文中典型句式和各种修辞方法的句子,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因为,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缘于他是否储备了丰富的词汇量,是否会灵活运用各种句式,是否具有构段、构篇的知识等等。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因此语文课堂提问要在字词句段篇上重锤敲打。现列举第五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身布满了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