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问

作者:戴红稳




  这是文章描写海底鱼多、鱼美的精彩片段,采用“总分总”的方式构段。段中大量使用比喻句、排比句,用词准确、形象、生动。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它成为全文教学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的提问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理解、欣赏、品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使他们受到词语之美,句式之妙,结构之巧的熏陶。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师生共同看录像画面,听录音朗读,进入海底世界情境,教师发出感慨:这话段写得太精彩、太诱人了,真叫人大开眼界!以引起学生的共识。其次抛出“这么精彩的段落写什么,怎么写的,精彩在何处?芽”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去欣赏去品评。最终认识:“总分总”结构巧;“……像……”“有的……有的……有的……”等句式妙;“布满、圆溜溜、成群结队、各式各样、飘飘摇摇”等词语美。最后让学生用“总分总”构段,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仿写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词句段等相关知识,积累语言材料,为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做好准备。
  2.思维的发散
  新课程目标就语文学习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的问题不能强制或暗示学生朝既定的“标准”上套,更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况且语文的标准化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以第四册课文《清澈的湖水》第四自然段后几句教学为例说明。
  ……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以上句子既是课文的中心句又是难句。教学中,教师不应急于串讲句意,更不应把句意固定在一个模式下。而应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己任,教师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些句子告诉我们什么?芽”据实践,这一问题往往能激活学生思维——有的说:“香蕉皮扔到水中,惊吓小鱼,湖水变脏,湖水生气了?选”有的说:“湖水变得满是皱纹,说明湖水老态龙钟,没有勃勃生机?选”还有的说:“为了净化校园环境,我们不应在校园乱扔垃圾;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应随地乱扔垃圾。”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放飞想象,且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3.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并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情感熏陶的过程。为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振作学生的精神力量,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心理流向,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通过提问来调控课堂情趣氛围。现以第十册讴歌人性美的课文《放弃射门》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提问来调控课堂情趣氛围,以便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抓住人心、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1)抓住人心需感性认识入手。学生对足球明星福勒人性美的的认识是通过福勒放弃射门,放弃一次成功的辉煌具体可感的形象直接感受领悟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赛的精彩、福勒球技的高超,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你能找出描写比赛精彩以及福勒球技高超的句子吗?芽”
  (2)深入人心要理性思考介入。学生被福勒表现出的人性美深深震撼,既不是作家通过作品直接告知,也不是教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的思考与理解。教师的提问就要触发学生自觉能动地思考:“获胜的意义如此重大!在有机会获胜的情况下,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芽”“面对主裁判对西曼的判罚,福勒为什么向裁判再三解释,请求裁判收回处罚?芽”经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与理解,学生自发找到答案——福勒表现出的人性美就深入学生的心灵。
  (3)打动人心请实践活动加盟。丰富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产生具体而深刻的体验,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审美情趣,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本人认为《放弃射门》教学可开展两方面的实践活动。第一,动态课件模拟1997年3月24日这场英超足球联赛,教师引导学生以现场观众的身份参与到紧张激烈的足球比赛的观赏中,让学生超越时空想象“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芽”因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容易打动学生,所以学生就能更好地领略赛场中福勒所表现出的风范和人格魅力。第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从课文整体情境中感悟、品味作品。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真切领悟福勒那震撼人心的人性美,从而获得愉悦和美感。
  (参考文献本刊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