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教师网络教研原动力浅探

作者:李文治




  [摘要] 教师网络教研活动过程中,网络平台作为物化的支撑工具为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始终必须记住的是教育研究工作中人才是主体因素,教师的投入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网络研究工作的进程,决定着教育研究成败。网络科研原动力的问题实质就是在网络教研中应该多考虑人性化的吸引与呼唤,应该让更多的教师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师教学研究带来的效能,让每位教师清楚看到信息技术对自己的近期发展与长远成长的影响,个性化的唤起每位教师内心借助信息化提升个体科研素质的渴望。
  [关键词] 网络教研,教研原动力,个体科研素质。
  [申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008)06-0508-03
  
  1 网络教研的概念、优越性
  
  教师网络教研是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展开的教改探究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它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在相互关联的各个网络教研功能平台的开发支撑下,从全新的视角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促使学校教研更加科学,教师关于教学生活意义的持续不断的体验感悟与发现过程。它除了具有传统教研的一般特性以外,还打破了传统教研的模式,将视野聚焦在信息交流和网络利用之上,使教育科研方法更加科学化,手段更加现代化。它的必然性来源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它的必要性根植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生活场景及传统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问题。它的出现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
  首先,网络分布的广泛性使教育教学研究全民参与成为了一种可能。网络教研拓宽了研究参与者的范围,由一个学校扩展到几个学校,几个地区甚至全国,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仅囿于本校和本地区的做法,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主持人讲,其他人听,评议过程敷衍了事的局面,每个教师都可以利用网上平台参与问题的研讨、评价,网络的虚拟性可以让参与者的身份得以淡化,而参与的过程也不必过多顾及人情和面子问题,增加了研究结果的信度,也消解了以往面对教育研究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话,使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有效激发群体性思维,集思广益,就如同头脑风暴法,对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种种可能;其次,网络教研给每个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有力的塑造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在这通过对他人成就成果的认同获得自己成才和发展的动力,确定自身发展的目标。在这教师通过自身才华的展示随时可以获得同行认同和专家赞美的机会,有利于每个教师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身优势,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再次,网络教研消解了教师工作的烦闷,缓和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人的心理感受和体验首先源于认知。教研活动中,同行的交流和对话可以开启教师的心智,更容易让他们看到超越自我的快乐,进步的欢欣以及发展道路上的鲜花和掌声,从而让处在倦怠中的教师振作起来,积极应对工作的压力。教师在对话中加深对自我、学生和教育教学的理解,通过认知改变对职业的倦怠。
  
  2 网络教研的原动力
  
  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研究的结合改变了教师从事教研活动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了科研的开放性和科研信息的共享程度,促进了科研协作。它给科研活动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它是面对信息时代发展而教育研究随之出现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是学校科研面对自身瓶颈而寻找突破的一种必然发展走向。它的种种优越性让教师成为行走的研究者成为了可能。但怎样让这一新生事物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且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主导方式,有效避免教师教研激情的回落,研究的后劲不足,也就是维护教师网络教育研究的原动力问题,是摆在广大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动力即支撑事物持久发展的驱动,教师网络研究的动力是指教师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活动,以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和动力。一般而言,教师研究动力主要包括内在驱动力和外在诱因两方面。教师研究的内在驱动力即教师研究的原动力,它是教学研究活动经久不衰的动力,永葆活力的源泉。它产生于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于教师教学研究中。
  教师网络教研是教师教研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利用网络技术展开的教改探究活动,它根植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生活场景,是教师关于教学生活意义的持续不断的体验感悟与发现过程。教师网络教育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不断主动的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研究者思维的改变,教育观念的改变,专业能力的提升,教育水平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价值定位于激发教师更新观念,促进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思考和工作,学会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原动力是由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与消解,矛盾的存在与消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师内在需要所决定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动能,而不是某种外部强加的东西。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这种缺乏状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科静止的、潜在的动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需要才能被激活,而成为内驱力驱使个体去趋向或接近目标,这时需要才能转为动机。由于需要产生的诱因不尽相同,教师对网络教研活动的动机也各不相同,在同一层面动力表现的强弱也不相同,这样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也相距甚远,从而导致教学研究的效果与期望目标也相距甚远。驱动教师进行研究的诱因有很多,但在今天新一轮教育改革面前,教师面临的专业化成长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最突出的矛盾,也成为教师放下单纯的教学执行者的身份走向研究者的最主要诱因。它让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需要的出现是教师实践的产物。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育即实践,实践即教育。教育对象是多样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教育情境是多变的,教育是一门复杂科学,具有高度创造性,教师不能用一种模式去传授所有内容,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教所有的学生,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育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方法和模式,因此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有研究性,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未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其研究特点,才能灵活的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让自己走上自我实现的专业化道路。
  
  3 激活和保持网络教研的原动力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