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佚名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不但关系到学生的“三维目标”是否能有效地达成,而且决定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能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决定了课堂教学有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回归到教育的本原上来。
  
  论如何追求高效“教与学”
  韩 岗
  
  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创新实践。为了实现高效的“教与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练习”、“展示”、“点导”、“检测”、“评价”六原则。在课上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编辑、再加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课上要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在课上练习时,要求学生不要太拘束,用游戏等激发学生练习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成果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只要有勇气表现,都毫不吝惜掌声鼓励;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点拨,并导演课堂进程;课堂检测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评价学生的表现不应该总是以对错为标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在实现“高效课堂”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预习必充分
  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掌握好学生预习效果,这就等于为课上四十分钟准备好了一把开启“高效课堂”的钥匙。那么如何做好上课前预习呢?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把本节的学案发给学生,学案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本节的内容精炼的提取出来,要本着渐进学习的规律。首先将本节的重点概念指出来,其次,将本节的典型的例题做细致分析,把解体步骤及其详细分析在这些题目中得以体现,这样可以让学生规范做题步骤,然后再出几个与例题相类似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作对比分析,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具体题目。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将学案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吃透,不懂的问题找出来,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要老是局限在课本上,课前教师要提前对学生预习的效果作出评估,以便课上各环节能更高效,教师在上课时,起“点拨讲解、启发解疑”的作用。再结合学生自己的思考小结,才能使学生将本节内容既快又扎实的掌握好,发挥此节课最大的效能,尽量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小组合作掌控好
  合理组成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互助合作共同努力中学会探索研究,倾听别人的意见,表达个人观点和共享学习成果,对实现“高效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内人数应严格控制在三十人左右,在成立小组时,要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由组里成员讨论起组名,象“若蜂”、“辛聪”、“奋进”、“拓新”“永胜”等;分小组要避免两组间实力悬殊;并从小组六个人中选一名精干的小组长(班主任负责培训),全权负责协调和帮助组员,在这一过程中小组长与组员要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原则。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学习、体育、卫生的进展情况。每个小组长定期把自己小组的成功经验,奉献给其他小组以及全班同学,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班级气氛。在课上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做到收放有度,该讨论的时候就讨论,该自主学习的时候就自主学习,不浪费课上宝贵的时间。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将“有效学习”变为“无效闲谈”。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讨论问题要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有目的性,教师应该调控好课堂气氛,应该积极热烈而又有序,尤其是要解决那些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实际问题,而不应该无的放矢。学生经过讨论研究而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3学习方法勤指导
  对学生如何复习总结、如何规范解题、如何“自主纠错”,教师要勤指导。学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很可能被很快遗忘,要想牢固掌握,并能随时再现随时使用,就必须科学而有效地进行复习,做到“知新”后再“温故”。对所学的素材要进行分析、归类,找出重、难点,分清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复习一切内容,结果会增加复习负担,影响复习效果。知识都有自身体系及其内在规律,如果把握了重点,有些次要的内容就会应刃而解。在复习过程中,特别要关注难点及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应分析其关键点和易错点,找出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把这类问题进行梳理,记录在一个专题本上。并要提高做题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同时把握好做题的时间。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弄个明白。题目出现错误要找到出处,由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到理论。做题不要老是模棱两可,时间长了做题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了。所以要求学生做题要做到有理有据,平时做题一定要有注释,解题一定要规范。学生在课上难免出错,出了错不要紧,老师要及时的纠正,纠错尽量由学生发现并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才点拨,增强学生自主纠错的意识,对于做错题的学生要用宽容来对待他们,日积月累后学生会把这种好的习惯带到做题中去,养成“自主纠错”的好习惯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好的表现,老师应该予以表扬。也许正是这一句表扬,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切忌老师因为上课时间紧而忽略及时纠错,否则教师和学生会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代价。
  4自学能力靠培养
  古今中外的一批杰出的大学问家,在他们的治学生涯中,都主要靠自学而获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专门提出“自学原则”,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教师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据1996年11月7日《特区青年报》报道,一个16岁的考生在1996年以634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可这位考生却是一个一天校门也没有进过的农村穷孩子。他的体会是:“自学是靠自己提出问题,又由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难的问题都由自己去攻破”。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在的学校教育应该改变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局面,应该努力向“启发导演型”教师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通过努力试着靠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想尽办法帮助学生,教会他们如何自学,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对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每天忙碌着背诵再背诵,记忆再记忆。每天从早晨到校,到晚上离校,课间乃至于中午吃饭,从教室到办公室不停的折返跑,这样某门功课成绩可能会考得不错,但这与素质教育是不是背道而驰的呢?笔者认为这是对学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抹杀,这种机械式的批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会有帮助吗?学生每天在题海里游泳,他们肯定想从海里出来透透气。
  
  5书本与实际应结合
  现在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很优异,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却解决不了;有些学生不喜欢学校生活。有的学校则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的时候很少,或者浅尝辄止。这种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割裂的情况,造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无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地体验和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学校教育仍是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里、书本上,不向学生展示祖国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那么,学生也许会成为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与现实社会隔绝的人,这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该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主动用学过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在实际中应用所学过的书本知识,体会学以会用,养成一种习惯,内化吸收好知识,乃至于创新。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及时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通过勤于思考,缜密分析,百折不挠才能实现目标。这恰恰训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钻研精神,通过活动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使他们的想法很天真,作为教师也应该鼓励他们乐于实践的精神。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抢答的方法,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抢答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缩短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反应时间。
  

[1] [2] [3] [4] [5] [6]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