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

作者:闫学军 牛燕影




  要想使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而相应地淡化教师的表演。青少年有强烈的表现欲、成就感,这是一种促使其走向成功的激励机制,学生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满足,获得自信与力量,努力去追求新的成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使他更加努力地去思考、探索。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其最终获得成功。因此,笔者认为,一节好课,关键应看学生的“表演”,学生的动脑情况,而不是教师。
  
  2.4实行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实行教学民主,是对“教师中心论”的一种否定,对“学生主体论”的一种肯定。教学民主,不是在课堂中对学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要真正摒弃“师道尊严”,把学生真正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认真对待。教师与学生在知识面前要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彼此合作。要真正实现教学上的民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差异,抛弃“唯分数论”,要一视同仁。其次,要鼓励学生之间的融洽合作与有序竞争。团结、协作可以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序竞争可使课堂充满活力。
  以往教学上的不平等常常是教师单方面造成的,学生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教师在下次提问时就尽量避开他。久而久之,教师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提问几个优秀的学生,而其他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等,从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求。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有良好的修养、崇高的情操,用博大的胸襟去溶化那些所谓“差生”心中的冰山,真正实现教学上的民主、平等。
  
  2.5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校教育应是使学生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的那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思考更多的是知识及传授方法,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掌握、指导。当今时代,要培养跨世纪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会学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制订学法指导目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分析方法、复习方法、创新方法等,还可以把自己学习上的一些好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再有,请一些优秀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起到借鉴作用。总之,学生掌握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我们在讲授“概论”课之前,都要拿出一课时的时间向学生专门介绍本门课的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复习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知道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檀仁梅.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87-92.
  2 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学研究,2003,(8):42-49.
  3 燕燕.人文教育理念的历史嬗变与启示[J].教育研究,2004,(8):27-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