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同春芬 王书明 崔 凤 宋宁而




  [摘要]《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操作技巧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模式包括: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手段开放和考核形式开放。通过教学实践,这一改革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改革模式,实践教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4-0333-04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讲授以教材为主的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学生在学习中则主要处于接受者的位置,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并以记笔记、抄笔记、背笔记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单一呆板的封闭式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批判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改变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教研室根据《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的课程特点,在总结、改进封闭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改革模式。
  
  1开放式教学的改革目标与原则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钱伟长在《谈当前学生工作的原则、要求和方向问题》一文中指出:“学校的工作是培养一代跨世纪的新人,这样的人一定要富于创造性,而不是人云亦云、墨守陈规的。” 他还说:“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首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使学生有创造性的锻炼和创造性的学习。”[1]钱伟长这段话为进行开放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好的启示。“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学习主体丰富的个性,使各种教育活动克服局限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教育活动。”[2]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被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限制了新世纪复合型、通用型人才的培养,限制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而要实现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改革封闭式教学,引进开放式教学。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基础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对于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而言,该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来观察社会变化、分析社会关系、解释社会现象和把握社会规律,培养作为一名未来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与此同时,《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要帮助学生全面、综合、深入地理解理论原理,还注重操作技巧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的介绍本着“广、博、精”的原则,使学生集中了解社会调查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脉络。方法的传授则本着“简单易懂、可操作”的原则,在帮助学生熟悉各种调查方法和分析技巧的同时,结合研究案例,为他们提供操作范例和实践指导。理解并掌握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的现实出发,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问题的务实能力。因此,《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现场、实践和计算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质上,这种教学方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在自我构建过程中掌握、理解知识。
  从课程的特点看,《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具有综合性、方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综合性就是说社会调查方法是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是多种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多侧面构建知识体系。方法性体现了应用的特点,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调查方法,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实践性是说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直接调查人的行为的,而人的行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实践性决定了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实践,而应该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尤其是中国人民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根据《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的课程特点,本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理论”要联系的“实际”不仅是指与社会调查理论相关的客观现实、社会实践,也包括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认知能力、知识需求、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改变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形式,将理论教学与实地操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条件,实现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空间的开放;
  2)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切教学活动为学生服务,一切教师效能为学生发挥”,尊重学生个体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要特别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获得分析、预测、解决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3)灵活性原则。灵活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和技巧要灵活。灵活并不是无原则的变通,随随便便的转换,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如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法、实践现场教学法、电话访谈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研讨法、实地调查法等。在这些多种形式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指导者、讲授者,也是参与者、对话者和观摩者,而学生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2开放式教学的组织方式与途径
  
  与封闭式教学相比,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发现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机。与此同时,开放式教学要求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其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从而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此展开。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尤其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一次完整的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学生亲身的全程参与,体验社会调查全过程。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要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重点考察学生会不会提问?会不会思考?会不会表达?会不会收集和处理信息?会不会设计调查方案?会不会实际操作?等等。具体地说,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1)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就是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具体地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笔者提出了“课堂讲授占三分之一,实践调查占三分之一,案例教学占三分之一”的改革思路。课堂讲授要做到“新、精、少”,主要针对社会调查原理和调查方法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在课堂讲授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测量指标,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如何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与实际调查紧密联系的问题。实践调查就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进行一次完整的社会调查实践,社会调查的实际步骤可划分成:调查设计、问卷设计、资料收集与处理、资料分析、调查总结五个阶段。几年来,该课程教学已组织学生对“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大学图书馆利用情况”、“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滚动调查。案例教学就是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研讨,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决策方法加以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