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作者:王利清




  4.3组织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处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处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处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组织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4.4角色定位不清合作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时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量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表达意义,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另一方面,学生是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应根据全班的综合情况和个体差异,设置多种选择的教学活动,是他们学习目标落到实处。但是,平等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丧失了作用,而是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整体作用应是:①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的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②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③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④引导深入。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次独特性的探究。在这一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合作技巧,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他们获得认知的,情感的和技能的综合发展。
  
  4.5评价方法不科学
  教学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②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这些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往往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法,一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式、参与程度的评价。
  
  5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新意识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为构建合作学习型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当然,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还有待于教育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
  2 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34.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37.
  4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Beijing:Beijing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79.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57.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