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及对策
作者:米慧艳 王松琦 柳海英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34-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各高职院校在推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并且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纵观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很不平衡,无论在认识、体制、师资、业务方面,还是在收效方面均存在不足,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问题,积极思考相应的对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情况很不平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是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和不能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
1.1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传统教育模式过分重视智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起步较晚,其重要意义尚未被充分理解。一些高职院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一律视为思想品德问题,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或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致使一些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地位认识有偏差,甚至个别院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可快可慢,在应付完上级部门检查后,更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搁置一边。
1.2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认识有偏差
一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员工,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学生等同于精神病患者,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些院校遭受到歧视,甚至个别教职员工“谈心理即色变”,对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敬而远之”。
对策一:院校领导充分重视,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议事日程。高职院校领导应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和体系,在经费、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策二:建立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机制。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外的教职员工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观念,积极拥护、支持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并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策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不能想当然的用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应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均属于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和思想品德问题交织在一起,因而可全面加强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途径上的有机结合,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对策四:贯彻“预防为主”、“发展为主”的教育原则。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他们是正常人而非病人,即使出现问题也属“正常的波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矫治少数学生的心理疾病,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如果以“矫治为主”则是本末倒置。
2师资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师资队伍。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2.1专职心理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各高职院校拥有的专职心理学教师数量不足,甚至有的院校尚未配备专职心理学教师,仅由德育教师或相关专业教师兼职,心理学教师的数量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相比,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
2.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规范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均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只有经过系统、规范地训练的人才能胜任,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从总体上看,水平参次不齐,大多数教师仅是经过短期培训后仓促上岗的,致使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声望。
对策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设专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首先,各高职院校须规范管理,实行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上岗。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以便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其次,各高职院校应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对策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培养实践性、科研性较强的师资队伍。各高职院校应鼓励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和课题研究,同时积极开展院校间或区域性的案例分析及学术交流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实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开展;进行理论研究时突出重点、突出高职院校特色,重视高职院校与其它普通高校的比较研究;
对策三:加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拥有一支较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经验,这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赖的重要力量。另外,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常年工作在一线,更易发现和掌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其工作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应对这部分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会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使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更加充实。
3业务开展方面的问题
3.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规范,缺乏统一要求
尽管一些高职院校正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但从目前各学校开课的情况看,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教材五花八门,且高职特色不够突出,缺乏适应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比较单纯,大都是普通心理学课程或一般性的心理学常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共性的心理问题,无法深入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讲课形式比较呆板,多以单纯口授为主,所提供的训练空间、实践机会非常有限。
对策一:高职院校应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应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形式及时间,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规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工作范围等;
对策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开展针对性的主体型教育。在形式和方法上打破单一口授的局面,除与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外,还应注重活动及训练,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且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