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及对策

作者:米慧艳 王松琦 柳海英




  对策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求学经历、所处环境的特点、个性特征等,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实用性,并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可读性强的读本,且此读本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指导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3.2心理测量欠科学,心理档案欠规范
  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训练,多数高职院校在心理测量表的选择及心理测验等过程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院校盲目扩大心理测验的种类,似乎只有进行繁多的心理测验才能掌握学生心理状况,致使一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以测验结果作指导;有的院校过分轻信心理测验的作用,以测验结果给学生分类、贴标签,完全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的院校尚没有对测验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便以此为标准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严重损害了心理档案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对策:提高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测量领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在进行心理测验时,首先要明确测验目的,认真学习备选量表的使用范围、施测步骤及结果解释,注重测试工程的科学性、严肃性。同时,应严格保密受试者的测试结果,并给予测试结果科学的分析、解释,为每位受试者建立规范的心理档案。
  
  3.3心理咨询活动效能性不强,可信度不高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对大多数仅经短期培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并很快投入工作的教师来讲,由于专业能力、经验、时间、精力的局限,很多教师承担不了这一责任,结果造成学生对解决心理问题的过高期待与心理咨询效能不足、对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不信任的矛盾,其直接结果是:虽然有众多需要解决心理困惑的学生,而心理咨询中心却门庭冷落,空无一人。
  对策:解决这一尴尬局面的关键除了增强心理咨询人员的自身修养与专业水准外,学校也应摆正心理咨询的位置。学校心理咨询应坚持发展性咨询模式,工作重点应放在学生日常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职业志向等发展性内容。咨询人员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导向,积极构建发展咨询与障碍咨询相结合,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面谈咨询与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相结合的咨询模式,全方位服务于学生,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国梁.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0-14.
  2冉超凤,黄天贵.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4-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