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关于高等学校教材选用建设的论析

作者:姚恩全 孟丽波




  [摘要]教材作为教学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是联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中介与媒介。教材质量的好坏也是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高校中应当加强教材选用建设,把优质教材引入课堂。本文主要对教材选用中的实施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材选用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材选用,高校,教材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521-04
  
  教材是以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为基本成分而分门别类组成的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
  
  1高校教材选用中的问题追讨
  
  高等学校在教材选用上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这就促使教材选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既有高质量教材引入教学,也有劣质教材和人情教材被教师引入课堂的情况。这种教材选用质量不高的情况影响了教学质量,让人堪忧。
  1)教材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性。同一课程的众多版本的教材“大同小异”,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雷同甚至是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雷同,其表现为编者或者用别人的观点,用与别人相同的语言将其表述,或者调遣词句,移动章节、重新排列组合,实质是换汤不换药。
  不同课程采用同一本教材,即便是不同的教师再根据自己的知识把教材加以解构,但在本质上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然会出现重复现象,浪费了学分与学生的学习时间;
  2)教材载体形式的单一性。教材按不同形式可划分为多种类型。最为常规的是以教材的物质载体进行划分,即划分为实物基教材、纸基教材、胶片基教材、磁带基教材、磁盘基教材,具体反映在日常中的教材就是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在高校选用的教材中存在着载体形式过于单一的现象,选用的教材绝大部分是纸质教材。从东北财经大学教材使用质量问卷调查来看,教材的载体形式大部分是纸质教材,约占98%,其他教材所采用率不到5%,分别为电子教材占2%,多媒体教材占2%,网络教材占0.3%。而其他高校也是如此,现代化的不同类型的教材应用还未被引起重视和推广;
  3)教材版本陈旧。在大学教学中,教材大多是由任课教师指定或推荐。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一般是不愿意常更换教材,这样高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版本陈旧的现象也极为普遍。从重庆大学教务处教材调查中显示,“学生使用的教材三成以上出版日期都已超过四年。”“一位从事图书出版的书商告诉记者,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一些经典的图书才能一版再版,而大部分的书包括教材在内都是需要随之更新的。重庆大学一位教师认为,计算机、经济学、管理等书籍都是更新速度很快的,特别是计算机类的专业,新知识不断出现,如果不及时更新教材,将对学生造成延误。”
  4)教材的编辑与印刷质量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教材无论是文字表述,插图版面设计,印刷质量等等,都应该是精品,都应该合乎规范,任何马虎、疏忽或是失误,都是不应该的,但是在高校选用的教材中却存在着编写和印刷存在错误的现象。“在重庆大学校方对大学教材的问卷反馈中显示,大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80%以上的教材都存在错误,要么是错别字,要么是排版出错,要么是装订错误等等。”
  5)教材与教学内容不符。由于在高校的授课内容上是教师自行规定的,如此,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否是看教师的意愿而已。但是,高校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教案一旦确定后往往是一成不变;甚至有的教师是教材改变了,而教学内容却不改变,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相关性不大,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并不相符;
  6)教师重视度不够,选用教材不负责任。作为本门课的主讲教师,应当对本门课所有的教材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特别是对最新、优质的教材更应该了如指掌,不少教师却在选用教材时仍然采用本校、院系教师或个人的人情教材,而对于国家、部获奖的教材弃而不用。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对教材选用的信息填写不清,在教材选用中一般需填写教材选用申请书,教师对其中的课程名、开课班级、甚至对教材的出版单位、作者、出版时间等其中的重要部分填写错误,甚至有的是不开设本门课的教材师来填写教材选用申请书,如此以来,一部分教师对待教材选用的态度可想而知。
  
  2高校教材选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材选用过程中出现的行为不完全是教师或教材管理人员个人或极少数的个人所选择的行为,有的已经是教师和教材管理人员群体的一种固定而无意识的行为,而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是个人、学校以及制度等多方面相关因素相互交织而起作用的。
  1)主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认识度不够,对教材选用态度敷衍了事。在教材选用中出现种种不良情况的源头就是主讲教师,教师对教材选用的态度决定了教材选用的质量,但是在选用过程中,教师对教材选用的认识度不高。其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进行更新,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工作难度必然要加大,部分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难度,必然会以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教学生最为容易,这样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不容易出现错误。如此这样,部分教师对于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必然会不及时采用;其二,不少教师认为教材选用并不重要,填写申请表等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这是教学秘书和教材选用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对于教材选用的相关信息从未从思想高度上得以认识,仅仅是以敷衍的态度进行,所以填表的过程中顺手而写,对教材所使用的课程名称、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以及使用班级等填写不清楚、不准确的情况很普遍,有的教师甚至作为本门课程的主讲人员却不知道本课程的最新教材出版情况,那么知识的更新情况可想而知是不能及时更新的。另外,教学管理人员也存在着对教材选用态度不认真,填写相关信息时没有责任意识,导致填写选用信息错误百出;
  2)教材管理机构设立不全或运行形式化。教学管理领导主抓不严,过分强调服务于教师,致使某些教师忽视了自身职任。虽然教学管理是要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主,应当减轻教师与学生的工作量,但教师作为教材选用的第一线人员,是教材选用信息最该负责的第一人,如果教师本人没把相关信息填写准确和完整,这就给院系教学秘书等其他教材管理人员以及教材采购人员加大工作量和错误信息,在这个浅层次方面的问题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校对与核实,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是对于信息的错误率提高滋生了温床。出现此种情况之一是教学管理主管部门主抓不严,怕得罪教师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服务不等于完全听任教师等的意愿而行,该严格管理的时候就应该严明;其二是教材管理机构设立不全或者是运行形式化,只设立而不实行管理,那么教学管理部门在选用教材时无评审部门和依据,且各个教师和教材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皆促使不能把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选用上;
  3)教材评价机制还未建立,缺乏教材选用的约束力量。教材选用的第一负责人就是教师本人,教材选用质量如何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可是,在教材选用的质量上,学校未建立评价机制,也未把教材选用质量做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一。学生是教材使用者,对课程选用教材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评价,选用教材的满意度到底如何,教师并不清楚,学校也不清楚,如此这样没有约束机制,教材选用就不能够被重视;
  

[2]